现代人对苏轼的评价,以林语堂时间较早且论述全面,成为很多人引用的经典: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大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

那么多的一个,那么多的顿号,气势如虹,滔滔不绝,便如江上漩涡,将读者吸入其间,难以自拔。苏轼超凡入圣,林语堂功不可没。

然则,今天看到另两个苏轼研究大家王水照和朱刚合著的《苏轼评传》里的评价,前一半吓我一大跳,觉得这跟林语堂“定下的”基调大相径庭啊!看完后半节,才知道他们这种评论,虽无林语堂的那么浪漫,却更接地气,更接近真实的坡翁。

他们说——

我们十分费力地追踪苏轼的思想在哲学、史学、政治、文艺各领域的行进轨迹……苏轼在以上各领域所取得的成绩都是引人注目的,但均不能独领风骚:论哲学,要推程朱理学的体系更为完备;论史学,司马光、李焘毕竟以其煌煌巨著居于首席;论政治,我们更应该同情王安石的改革主张和实践,即便在元祐党人的心目中,苏轼的地位之崇高也决比不上司马光;论文艺,他在宋代自是首屈一指,并且体现了中国历史上审美文化的一大转折,可是,有那些迫使转折出现的“集大成”者在前,他们确也更受推崇,比如在诗歌王国里,苏轼怎么也得屈居于杜甫之下。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专门领域,人们都容易找到更具代表性的典范。

(苏轼画像)

看到此处,作为苏粉,心有不忿。但作为一个虽然感情充沛却又有点理智的读者,我边读边想,人家写过的坡仙文章比我走过的路还多啊,他们这样讲,这书能被很多人推崇,绝非没有原因,且慢生气,看看他们后面讲了些什么吧。

果然,读完全页,神清气爽,之前的不解抛到了九霄云外,只能由衷赞叹,你大爷就是你大爷——

然而,若就整体成就而论,像苏轼这样的“全才”恐怕是极少见的,其人生内涵的丰富性几乎无与伦比。尤其重要的是,通过其文字传达出的人生体验、人生思考、人生境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后继者的人生模式的选择和文化性格的自我设计,其深刻、鲜明的程度远非以上各领域的代表人物所能比拟。人生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苏轼处理人生的方式,比它的结果(即他在各领域的成就)更具有久远的影响。

两相对比,王水照和朱刚这个评价,比起林语堂的来,无疑更上了不止一层楼。他们认为,苏轼塑造了很多中国人的性格,他的影响,已经深刻在中国人的基因里,代代相传——

后世中国文化人的心灵世界里,无不有一个苏东坡在。即此而言,苏轼的意义可以与我们民族的文化性格的铸造者孔子和庄生相匹敌,而且,由于苏轼的出现,才基本上完成了民族文化性格的铸造:用更超拔的人生领悟,将孔、庄两种人生态度统一于一种人生模式。毫无疑问,苏轼的人生模式是体现我们民族文化性格的最典型之模式。

诚哉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