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摸史

凡人摸史

关注
13.2万粉丝
21关注
565被推荐
IP属地:湖南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9枚勋章

普通人的读史感悟。

  • 一个非著名科学家的“十年生死两茫茫”

    2024-10-26
    1跟贴
    图片
  • 苏轼过了中元就去长江玩、不怕鬼的原因,找到啦!

    2024-08-18
    3跟贴
    图片
  • 你写苏轼,就不能光写苏轼,要写他闻到探春妹子的香味
    —————————————————————— 词 浪淘沙 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 墙头红杏暗如倾。 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 东君用意不辞辛。 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释 天气晴朗,积雪将化,杭州城里的帅哥靓女们,纷纷跑到东城外头去寻找春天的气息。 如此盛事,自当与民同乐啊。 正好,陈太守也有此意,还派人来喊我去不去。择日不如撞日,我们骑在马上,慢慢行走在城外的道路上面。 路旁美女一见太守和通判也来游春,一点也不害羞,还纷纷跟我们打招呼呢。 尽管有些阴凉的角落里,还有点点积雪,但傲寒的梅花显示着司春之神早已在这溜达过啦。 还有那出墙的杏花,红得那般浓烈,长得那么密集,就像瀑布倾泄而下。 围栏里栽的那些花,虽然还没长出芽儿,但再有一阵春风,就会争先恐后来装扮这让人舒畅的季节啦。 析 本词为《苏轼全集校注 词集》第四篇,作于熙宁六年春,通判杭州之时。 太守陈襄,字述古。二人作为杭州的一二把手,按宋制,行公事时有牵制之意,通判不签字,太守的政令就无法下达。不过,二人情投意合,惺惺相惜,于公于私,都是丝滑无比。 词写寻春,看似写花写花,其实更是写人。 绮陌敛香尘,一个敛字,让我想到多年之后,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的“松间沙路净无泥”。 然则,沙路无泥只因走的人少,此处纤陌,却是行人极众—— 更好玩的是,来来往往的踏春人群里,很多都是妹子啊。她们身上散发出的香味——体香好也,脂粉也罢,把这条路上的沙子,都染上了香味。 苏轼诗词,既有文化史的意义,更有社会史的意义。 我的意思是,当很多人被“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等俗语,规训得以为中国古代女人真的只能在闺房空度岁月的时候,其实她们真的玩得很嗨啊——正是从苏轼等人的记载里,我们晓得,古人的生活,远比教科书里的描述更加丰富多彩。 前面我在解释里写到,很多美女纷纷跟“书记”、“市长”打招呼,这并非想象,且不去说晋朝大帅哥潘安出行之时,竟被街上的女人们围住放肆向他车上扔好吃的,只说苏轼后来在徐州谢雨途中,经过农村时,村里妹子们的表现吧: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你拥我挤,连裙子都扯破了,这等“豪迈”,是不是大出人们的意料之外呢? 写到此处,我们回到词中,用如今网上流行的那些话来做个结语: 你要写苏轼,就不能光写苏轼,要写苏轼闻到了去踏春的妹子们的香味……
  • 苏轼诗中第二次表扬武官,竟然捧得比霍去病还高

    2024-05-06
    图片
  • 苏轼第二首词,老司机开车,处处带色

    2024-05-05
    图片

  • 华清引 平时十月幸莲汤,玉甃(zhòu)琼梁。五家车马如水,珠玑满路旁。 翠华一去掩方床,独留烟树苍苍。至今清月夜,依前过缭墙。 译 太平时节,每到十月,唐明皇便带着杨贵妃去华清宫。那里的汤池之上,横亘着安禄山敬献的白玉石梁。去时杨家姐弟随驾而行,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有些小美女连头上的钗子掉了都毫无知觉,围观群众无意中又发了笔小财。 大唐盛世一去不返,玄宗再也不到伤心地,他的宝座蒙满灰尘,宫外的小树长成了大树,它们的年轮里,还镌刻着当年的热闹馨香。如今我寻踪访古来到这里,只见月光如水,照射着或高或矮的围墙。 析 以前听过个说法,苏轼到杭州方开始填词。 然,此词为《苏轼词集校注》开篇之作,可知,早在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十二月,苏轼凤翔签判任满过长安经骊山的时候,就已经倚声填词了。 杨玉环本是寿王李瑁之妻,被公公李隆基瞧上,先入寺为尼,再入宫而册封为贵妃。 虽则扒灰乃是丑事,但人们似乎对李氏皇帝们的私事关心不多。倒是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对两人的穷奢极欲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而白居易的《长恨歌》,却将两人的爱情故事描述得缠绵悱恻,并且贡献了“养在深闺人未识……回眸一笑百媚生……梨花一枝春带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等脍炙人口的诸多名句。 作为后世文人,苏轼探幽访古,脑海浮现贵妃旧事,心里默念古人成句,胸臆直欲喷薄而出。 他没有受制于白、杜名篇太盛,难以超越,而是有话就说。 其思绪如“行云流水……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此词不算出名,然他却是如今所知的苏轼第一首词作,对于他而言,意义无比重大。
  • 前几天看了美国1979年的反映越战的电影《猎鹿人》,总觉得这片子哪里见过。想了几天才想起,德剧《我们的父辈》跟它的模式是一样的。
    前者开场是婚礼,后者则是酒吧喝酒跳舞; 前者中间是战争,后者中间也是; 前者好兄弟里有个迷失了自我,死在俄罗斯轮盘里;后者的弟弟为救那些上了战场的小屁孩,自愿被苏军发现打成了筛子; 前者以一场聚会结束,后者亦然。 前者虽然获了很多奖,但婚礼前戏实在太长,战争高潮实在太短,差点没有看下去。 《我们的父辈》则情节紧凑紧张,高潮不断,十分好看。
    煮酒论史
  • 网易“人间”已解散,苏轼高处不胜寒

    2024-04-24
    1跟贴
    图片
  • 世界读书日,让我们吃点后悔药

    2024-04-23
    图片
  • 明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很多人都知道有个读书方法,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此话从苏轼给张琥的信中而来,原文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后来的乌台诗案里,张琥却对苏轼落井下石,极欲置之死地。 能考中进士之人,自然是学霸,但我们又知道,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一个有知识却作恶者,比其他人更无底线。 所以,能读书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会读书而人品好,方为正道。
  • 世界读书日,苏轼十字读书法,至今被人奉为至宝,但……

    2024-04-22
    图片
  • 苏轼白马换小妾 秦朗巴黎丢作业

    2024-04-14
    2跟贴
    图片
  • 苏轼白马换妾的故事,最离谱的在哪?

    2024-04-14
    图片
  • 狗尾续貂成笑话,苏轼又发明个壁虎续蜥蜴

    2024-04-11
    图片
  • 苏轼提出灵魂之问,十年后得到解决,治愈无数人

    2024-04-10
    6跟贴
    图片
  • 一位网友在我文章后面回复:王朝云就是苏轼在黄州买的小妾,买来12岁,后给他生了一个娃,苏轼前后7个小妾,以现代人的道德观 ,他就是一个人渣,用小妾与人换马,逼的小妾自杀,苏轼得知也无动于衷
    关于他7个小妾啥的,我在各种传记里都未看到,也不排除为尊者讳。 但,这位兄弟既然说,以现代人的道德观,也意味着,那个时代,根本没有现在一夫一妻的观念,所以,何必用之来苛责古人呢? 于是,我给他回复:你还不如去谴责现在有7个小妾的那一些。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想起,骂古人容易,骂今人,可难,需要的胆量,不一样。
    煮酒论史
  • 苏轼《望江南 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斜到底是读邪好,还是读侠好? 嗟到底是读接好,还是读佳好? 我觉得,在苏轼那个时代,应该都是a音。现在我们土话里,也是a音。所以,读a音的,更押韵。
    煮酒论史
  • 独行侠,苏东坡

    2024-04-09
    10跟贴
    图片
  • 苏轼诗中的农妇山泉有点甜,不甜你骂我

    2024-03-10
    2跟贴
    图片
  • 广东回南天太可怕?苏轼两句话送给你

    2024-03-06
    2跟贴
    图片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