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苏词,至《临江仙送王箴》一篇: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凭将清泪洒江阳。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殷勤且更尽离觞。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此时苏轼在徐州太守任上,来得还不久,虽然在此前后与弟弟苏辙有过百多日的相会,可算人生一大乐事,但很快子由就宦游他乡,过从甚密的王箴也要回四川去,不免心中凄苦。
按历代学者们考证,王箴正是被封为同安君的苏轼结发妻子王弗的弟弟,他的名字有时也被写为缄字或鍼字。十年之前,苏轼曾经带他到成都引荐给学政,而王箴的诗文也受到了学政的好评。
故词中首起一句,即是回忆杀。
苏轼送别词极多,这首并不算出奇,比起不久之前中秋过后送别子由的《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不可同日而语。
那词当中的“中年亲友难别……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把兄弟聚少离多的忧伤,写得十分细腻。
然,这首词也有出彩之处,其最后一句,可谓提出了灵魂之问。
仗剑出国,辞家远游,一入官场,不得自由,很多时间都行在路上,住在旅馆,到底,哪里才是我们的故乡呢?
相信,很多朋友读至此处,心中已有了答案。
没错,十年后的1086年,回归京师的苏轼见到了因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的王巩,因他歌妓柔奴一句话,苏轼醍醐灌顶,找到了十年前想要追寻的那个答案: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
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
从何处是吾乡,到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不但是苏轼久久追寻的答案,其实也是现代人所面临的问题。
真正的家乡赚不到多少钱,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也不是我们的故乡。为了五斗米而早出晚归,父母儿女皆成留守,城里赚钱城里花,哪有余钱带回家……
这些都是无奈,却又需要解决。家乡客地千里,虽然高铁汽车皆方便,但一年又能回来几次家?
正是在这种愁困之中,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以及“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便能带给人一些安宁——
哪怕,只是片刻而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