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房卖不出去,买房需求激发不出来。

今年有个模式很火,那便是:

很多城市开始跟进“以旧换新”。

以旧换新,就是购房者可以先锁定新房,再由中介把老房子卖出去,或者由房企、第三方直接把老房子收了,打通买房卖房的流程。

这不是什么新政策,前两年就有,只是今年跟进的城市越来越多:

青岛、济南、徐州、南京、南通、淄博、泰安、扬州、苏州太仓、连云港、嘉兴海宁、宁波、丽水、绍兴越城、盐城以及玉林。

这些城市“以旧换新”的做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开发商、中介、买家三联合的形式,买家先交新房意向金锁定新房源,再由中介把买家手里的老房子卖了,规定时间内老房子没有卖掉,提前交的新房意向金可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典型代表城市比如扬州、南京、玉林、淄博等。

这里面一些城市也会同时给到补助,但是补助并没有很多,南京一套200万的新房,“卖旧买新”也就能补1万块。

另一类是由房企、国资委直接把老房子收了,买家不用等,直接拿着房款就能完成置换了。

典型代表城市比如徐州、苏州太仓。

徐州部分是房企自发组织收房,收房价格由第三方评估公司给到,买房人拿到房款后要买该房企在售楼盘。房企收到的房,会通过中介,拿到市场上去卖。

苏州太仓是国资公司直接下场收房,购房者要购买国资公司指定的新房。国资委收到的房,主要用于老房改造成保障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类收房,其实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问题,不管是开发商、房企、买家三联合的买卖模式,还是房企主导收房,实际都没有解决“二手房难卖出去”这个根本性的问题。

唯一有希望救一救各地楼市的,就是苏州太仓正在实行的国资下场兜底模式。

原因很简单,“以旧换新”想要激活的就是手持老房子的改善需求,如果房子能够卖出去,那这些需求可能早就进了楼市

现在卡在这里,都是置换的链条没打通,也就是房子卖不出去。

现在各地都有房子卖不出去的情况,原因也都差不多,大环境下行、需求疲软,但是到老破房子这里,还要更糟糕一些,居住属性差,加上这一轮的影响,已经没多少人再愿意多看它一眼了。

所以这种情况,不是跟中介机构签个服务协议就能轻松解决的。

那些靠联动中介、房企、置换群体的“以旧换新”城市大家可以随便去看,现在各地的成交情况到底有没有实质性的好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应该是很难的,因为根本性问题没解决,想要由房企打通买卖房的全流程,不太可能。

就像最近几天经济学家吴晓求的喊话“刺激内需”一样,他说不要再刺激内需了,因为老百姓根本没有收入,他们的口袋比脸还干净。

钱的问题不解决,不管是换房,还是消费,都没人往里冲。

但国资牵头,把老破房子收了就不一样了,置换群体可以直接收到钱,拿到钱就能去买房,干脆利落。

可能有人想着,我拿了钱不买房,那你可能想多了,这个钱一定会变成楼市的销售业绩的,因为国资收房的前提是你得买它指定的房子。

这样一来,楼市的置换需求就动了;

与此同时,二手挂牌减少,新房库存下降,一举多得。

而对于地方上来说,这一举也是多得,否则你重新去拆迁,建设房子来解决保障房的问题,这个流程太长了,如果要建设廉租房,直接从二手房市场上收购,是最简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这一手这么完美,为什么有些城市还在实行“中介帮卖”的以旧换新模式?

各地的楼市政策经常就是你借鉴我,我借鉴你,“国资兜底收房”这一招估计很多城市都已经看到了,不跟进那可能还是“钱”比较难。

今年全国前10个月的卖地收入,只有去年一整年的52%,上半年卖地收入TOP10城市也都是些一线和强二线城市,这背后就是很多高土地依赖程度城市的举步维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购房子是要钱的,现在很多地方也没啥钱,更何况多挤出点余粮托底楼市。

2024年“国资兜底收房”的城市能不能展开来,还取决于,专项资金能不能落实到位。

明年的旧城改造模式,是继续采用2015年的大规模货币化棚改模式,还是通过国资兜底收房模式,大家直接卖二手房去买新房,以旧换新,现在也还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