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公历12月7—8日,太阳黄经达255°时为大雪节气。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大雪以后,各地气温显着下降。江南进入隆冬时节,气候温和而少雨雪,平均气温较长江中下游地区高2—4℃,雨量仅占全年的5%左右,偶有降雪。

这个时节,老年人要防止摔伤,老年人摔伤以手腕、股骨等处骨折居多,雪天应减少户外活动。

饮食养生要注意养胃气,晨起服热粥,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晚餐宜节食。饮食忌黏硬生冷。

图:包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包图网

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多饮水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起居养生应早睡晚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冬属阴,注意保暖,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大雪节气,人们应注意风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头部和脚部。

图:包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包图网

注意精神调养,大雪时节容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多做运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好方法。

大雪节气的养生原则

进补前,先养脾胃:中医认为,大雪时节,积雪冰封,万物闭藏,阳气潜伏,是人体进补的大好时节,但应注意养宜适度、养勿过偏。古曰“秋冬养阴”,阳虚患者,冬季温补阳气的同时,也应注重养阴,补充人体的阴精。阴精的充沛,也有利于阳气的生长。同时对冬不受补的人,要注意应在进补前先调理脾胃

寒冬保暖防疾病: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备好急救药品。值得一提的是,南方此时正值季节转换,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是中风易发作的时节,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的中风高危人群,以及曾中风已愈的人群,都要时刻警惕中风。

图:包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包图网

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要放松心情,防伤肾:中医认为,肾主前后二阴,肾藏精充于脑。大小便和神志的相关改变,一定程度的惊恐,对人体有保护作用。因为当人体警觉时,可以避免机体遭到一些危险和伤害。

但过度恐惧会伤及肾气,使肾气下陷。儿童二便失禁多见,成年人如无明显肾虚而出现遗精、滑精等肾亏表现时,多与受到恐惧等因素相关。冬季的神养,主要是藏神,以使志伏。寒冷的冬天,阳气潜藏,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这也决定了冬季养生重点在于“藏”。也就是人们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要想办法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

来源:《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