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苏纳(富书专栏作者)

如果你问我:“有什么投资能避免打水漂,且源源不断地产生复

在生活中,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

因为工作不达标,在深夜里焦虑地辗转反侧;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因为小事而不开心;被领导误解后,就算满腹委屈却还是沉默不语……

焦虑、不开心、委屈都是我们比较常见的情绪,但总有许多声音对它们视而不见,只想让我们做一个成熟的大人,学会不露声色地控制好情绪。

事实上,越是让自己控制情绪,越会遭到情绪的反噬。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曾说过:“情绪是我们获得勇气,毅力,幸福和成功的关键因素。”

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等种种情绪,不仅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而且也能让我们获益良多。

只是许多人要么选择视而不见,要么将情绪视作绊脚石,只有真正厉害的人,选择与情绪共处,然后带着情绪向上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抗拒,越容易陷入情绪牢笼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情绪稳定成为成年人的标签:我们想方设法地控制情绪,不露声色地隐藏情绪,却始终没有选择撕掉这个标签。

情绪稳定是成年人的人格魅力之一,但并不是唯一,当我们越抗拒情绪时,反倒越容易陷入情绪的牢笼。

弗洛伊德曾说:“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亡。它们只是被活埋,并将在未来以更加丑陋的方式涌现。”

深以为然,长时间的情绪压抑,看似平静,实则内心满是煎熬,令人难以招架。

在电视剧《加油,妈妈》中,女主角周南南就是这样。

她是一位中年单亲妈妈,不仅上有老,要照顾母亲;而且下有小,孩子要升学,还要兼顾自己的工作。

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可碰巧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工作上被同事抢了客户,家庭中母亲因病去世,还要跟前夫争夺孩子的抚养权……

面对生活接二连三的打击,她本该大肆宣泄一下情绪,可她选择了抗拒,假装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努力像往常一样生活。

可越抗拒,便越容易陷入情绪的牢笼。平静的表面下,她的内心早已波涛汹涌,生活也越来越糟。

中医专家佟彤也说过:

“很多人生气之后没发火,别人看着挺平静的,但其实内心暗潮涌动。这种人虽然不扰民,但最后会转为肝郁,成为致病的心结。”

可偏偏现在许多人都会选择压抑情绪,直到身体被伤害得千疮百孔才反应过来。

同事小张也是这样,恋爱中她一味忍让,讨好对方;生活中,一直扮演老好人的角色;就算自己委屈难受,也装作无所谓的样子。

可最后换来的结果是长期失眠,体重暴增,只能靠药物控制。

幸运的是,她最后幡然醒悟,意识到压抑情绪的可怕后果,开始尝试心理咨询,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得到释放。

正如《情绪的81张面孔》中提到:“一旦情绪受阻,负面影响会成倍增加。

情绪一直在不断地发展,我们越抗拒,便越容易陷入情绪牢笼,最终反噬自己。

与其压抑,不如坦然面对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情绪,只是内心的真实反射

说实话,生活中的种种情绪,只不过是我们内心的真实反射,夹杂着日常细碎的小事,一同构成了我们。

不管是深夜里的无助,还是无能为力时的绝望,亦或者是生活奔波的压力。

它们无处不在,又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只是一部分。

就像《非暴力沟通》里曾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对夫妻一起参加研讨班,讨论的时候,妻子对丈夫说:“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

丈夫听到这句话后,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沉默不语。

妻子更加气急败坏:“看!他总是这样,坐在那里一声不吭。”

这时卢森堡博士问她:“你是不是感到孤单,想要丈夫多体贴你呢?”

若是我们只关注表面的情况,便会觉得妻子满是抱怨,问题可能出在她身上。

但事实上却是内心的孤独在作祟,抱怨只是妻子保护自己的手段。

可谁也不是你内心的蛔虫,抱怨并不能让其他人留意你内心真正的想法,反倒会躲得更远,而你的情绪也始终无法得到理解和改善。

忠于内心,直接表明自己的需求,可能是更好的方法。

李雪琴在北大求学时,因为周围的人太过优秀,她的内心变得焦虑,压力大到无法排解,开始抗拒学习,可她仍旧对这些情绪不管不顾,埋头苦学。

到最后,成绩虽然提高了,但是却患上了抑郁症,她被折磨得坠入深渊。

挣扎了很久,她才终于发现,情绪背后内心最真实的反射:她是因为环境,逼着自己学习的。

捋清原因后,她慢慢获得平复,环境太卷,那就逃离这个环境,于是她选择休学。

不再逼着自己学习之后,她心态逐渐变好,一点点从深渊中走了出来。

从这之后,遇到新的事物时,她总是会第一个去学习,现在的她遵从自己的本心,既快乐又满足。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情绪都是我们对于生活不同的态度。

焦虑,不安,抱怨等都是内心的真实反射,唯有正确识别,然后忠于自己的感受,生活才会变得轻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正的成长,源于和情绪共处

知乎上有个问题:“怎么样才算是真正的成长?”

高赞回答:“只有和情绪共处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的确如此,情绪不同于生活中遇到的其他问题,越是想要解决掉,越是束手无策。

而最好的方式,便是将情绪看作自己的一部分,和情绪共处,只有这般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再次处理情绪问题时,可以按照以下3个步骤来尝试:

1、觉察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带有情绪的,比如下意识地会对亲人大声说话,却不知道自己可能是因为不耐烦。

而什么是觉察?

觉察就是要清晰地意识到:这一刻产生的情绪是什么?对身体和行为带来了哪些影响?

我们要对内心的变化形成清晰的认知,并通过某种方式表达出来。

把详细的经历记录下来,便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在一遍一遍地回顾过程中,对情绪产生新的认知,最终达到和谐的状态。

2、接纳情绪

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绪的存在都是正常的,觉察到之后,要选择接纳情绪。

《思考快与慢》中曾说过:“人的大脑分为情绪区和理智区,而且情绪的反应速度远远大于理智的反应速度。”

而情绪的产生是正常的本能反应:登台演讲前的紧张担心;被领导骂完之后内心委屈不爽;对于高难度工作的恐惧和焦虑等等。

最大的内耗就是反抗情绪,而接纳情绪后,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

3、带着情绪向上爬

学会觉察和接纳情绪后,我们可以将情绪当作朋友,然后一同面对问题。

如果觉察到生气的情绪,说明我们的利益受到了不公正地对待,很可能是领导把原本属于我们的利益分配给了别人。

接纳生气的情绪,然后去争取更公平地分配。在博弈的过程中,可以心平气和地沟通,必要时也可以发泄出来,让对方意识到我们的感受。

如此这般,我们就是带着情绪保护自己,一点点向上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

“任何情绪、感受和体验都是天然产生的,它们都在告诉我们一些信息,在指引我们走向好的成长之路。”

压抑情绪,无异于自己选择停止成长。

而真正明智的做法则是:觉察它,接纳它,带着它向上爬,一同成长,探索生命更广阔的一面。

成年人的世界已然不容易,我们不妨卸下对情绪的防备,和它和平共处。

往后余生,愿我们都能做个带着情绪向上爬的人,越来越厉害。

作者简介:苏纳,富书专栏作者,富小书的人,一个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种能力来支撑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第4本书即将出版本文:富小书,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