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费孝通

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换句话说,中国许多的阶层都是从农村分离出去的。村民逐步形成的一些行为习惯和人际关系,以及农村社会中具有的一些特色,就构成了许多阶层乃至中国社会的根基。

熟人社会,每个人对彼此都知根知底,很多约定俗成的、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行为也就随之而来了。比如,做事不讲法律,只讲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和传统礼仪。答应了别人要做的什么事情,也从来不走签字画押,而是单凭互相的信任。

费孝通告诉我们,很多西方国家社会道德体系的形成来源是宗教。宗教教义告诉大家,众生平等,神爱每个人,神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在神面前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都是一样平等的,没有谁有特权。但是,在中国的乡土社会却不是这样,中国乡村社会讲究的道德观念是有差别的。这个差别就在于,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此来对人对事进行评判。比如一个人犯了大错,但是如果他和我的关系非常亲近,那么我想办法也要包庇他,或者帮他瞒过去,这就能够很好的解释出为什么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反复强调人脉的重要性,强调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

以自己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差序格局,无论是哪一种身份,你和所有人之间的联系,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然后再向外不断的辐射,最后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关系网。

如何以自己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呢?孩子和亲戚-其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关系就是夫妻关系。一男一女,因为婚姻走到了一起,结婚以后,关系开始向两个方向进行辐射。一是进行传宗接待生养孩子。二是结识婚姻双方家里的各种亲戚、朋友。在以自我为中心丢出来的一块石子之后,一圈圈的波纹散开,一个个家族就诞生了。

传统婚姻,在传统乡土社会中,有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夫妻之间的关系非常淡漠,甚至毫无感情可言。男女结合感情不是放在第一位的,生育、繁衍壮大门楣,扩大人脉关系网,这才是首选。

门当户对,夫妻在一起,就好像是合作伙伴,合作的顺利了,大家相安无事,合作不顺利,拳脚相加一场也就好了,还要维持家族良好的声誉,另外还有人脉拓展等等。西方国家的家庭中,男女两性之间的情感,才是建立一个家庭的首要条件。由于缺少感情基础,随着年龄增长,人到中年之后,更是时常闷声不语。因为出口就伤人,无声胜有声。

同意权利,这种权利不需要国家的强制力作为实施的基础,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分工所达成的一种共识。这种权利类似于公约,他们坚信,只有在谈判和妥协一定利益的基础上达成的这种社会契约,才能够让这件公共事务在保障所有人权利的情况下继续发展下去。

长老权利,这种权利的持有者和使用者就是德高望重的长者,这个人不仅要社会地位显著,生活阅历也丰富,见多识广,走南闯北,积攒了一肚子的经验。一旦村子里头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位长者单凭自己的事故圆滑,就能够给出处理意见,他们的意见在很大程度上就代表着权威。久而久之,只要发生此类的事宜,就按照长者说的这个标准来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