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有一个称呼终生难忘。斗转星移,有一个称呼永远滚烫——娘。

乳山,抗战期间曾名牟海县,是胶东抗日根据地重要的支前基地和稳固的后方。上世纪40年代,中国抗战进入艰苦的相持阶段,胶东根据地也遭受了日军频繁“扫荡”和残酷杀戮。此时,八路军主力和党政军机关在突破日寇层层封锁中面临生死考验,被迫频繁转移。为民族大义,有的同志不得不抛下刚入人世的亲生骨肉。

1941年冬,胶东医院育儿所成立,主要收养党、政、军干部子女及烈士遗孤。1942年7月,中共胶东区党委决定在牟海县组建胶东育儿所,选取乳娘哺育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此后10多年的时间里,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养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在日军扫荡和迁徙中,胶东育儿所的乳儿无一伤亡。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乳娘用大爱书写了一段人间奇迹。

在胶东乳山发生的马石山惨案是一起与胶东育儿所相伴的历史事件。

马石山位于山东省乳山县马石店乡境内,绵亘在乳山、海阳、栖霞、牟平四县之交界处,主峰海拔467米,地势峻险,是八路军胶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1942年11月,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从北平飞往烟台,纠集青岛、烟台、莱阳等地的日伪军2万余人,“拉网大扫荡”由此开始。

1942年1 1月17日,日、伪军1.3万多人,由青岛、高密分乘数百辆汽车,沿烟青路和烟潍路向莱阳、栖霞、福山等地大量增兵。21日,莱阳、栖霞、福山的日军全部出动,与伪赵保原、秦毓堂部配合,兵分几路,扑向月牙山、马石山抗日根据地。

在飞机、军舰的配合下,日、伪军以密集的队形,每天以一二十公里的速度,从四面八方“拉网合围”,妄图消灭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抗日队伍,彻底摧毁胶东抗日根据地。白天,敌人采取梳篦式战术,无山不搜,无村不梳,甚至连荒庵、野庙及小土地庙都不放过。晚上,日、伪军野地宿营,在各条要道、山口处拉起铁蒺藜,挂上铃铛,每隔三五十步燃起一堆火,以防抗日根据地军民突围。

至23日,日军将方圆40公里的马石山团团包围。被包围在这里的群众约有数千人,还有部分未及转移的地方干部、伤病员及与队伍失去联系的八路军战士。为了粉碎敌人的拉网大“扫荡”,援救被围军民,中共胶东军区指示,八路军各部化整为零,分区活动,同敌人战斗。经过八路军官兵的往返冲杀、艰苦营救,被围群众大部分安全转移。为此,八路军许多优秀战士壮烈牺牲。

凶残的日军每到一个村庄,便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凡抓到人,不分军民,一一杀死;遇到民舍,随手点火,付之一炬。同时,飞机在天上对马石山进行狂轰滥炸,恨不得要把马石山炸为平地。

24日拂晓,日军在飞机的配合下,开始从四面八方搜山,步步进逼马石山主峰。在金银顶采石坑里,日军发现我同胞60多人,便强迫他们一个个走上来,先迫其躺在地上,解开衣服,然后坐在他们头上,用刺刀慢刺慢割,直至杀死。就这样,日军一连杀死了50多人。石坑里余下的10余人,目睹同胞被杀的惨状,有的冲上去同日军搏斗而死,有的从悬崖上滚下逃命。

在这次惨案中,日寇残杀我马石山军民达503人,其中绝大多数是手无寸铁的无辜群众。1943年1月25日,胶东行政主任公署在马石山树起纪念碑,纪念死难的军民。1970年10月,乳山县人民政府在马石山修建了烈士陵园,以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这段历史。

乳山是革命年代山东甚至华东根据地后方腹地之一,是党政军和众多机构发展壮大的基地。乳娘不仅解决了革命机构妇女干部的后顾之忧,承担了哺育乳儿的任务,她们还送自己的丈夫、儿子上前线保家卫国,乳娘是千万胶东儿女支持革命、爱党拥军的大爱群体。身为后代的我们,一定要继承先辈遗志,将革命精神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