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2月的一个寒冷早晨,李德生站在窗前,眺望着安徽省的清晨。身为总政治部主任及安徽省革委会主任,他正忙于组织一场重要会议。李德生的心思沉重,他知道这个会议对安徽,甚至对整个国家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会议刚刚开始,秘书急匆匆地走进会场,手里紧握着一张纸条。李德生接过纸条,眉头紧锁。纸条上写着的是中央的急电,要求他第二天立即回京。他心中充满疑惑,自己主持这个会议是经过毛主席批准的,为何突然有了这样的变动?

不敢耽搁,他立即安排好会议的事宜,第二天便踏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到达北京后,他首先见到了周总理。周总理的眼神透露着严肃,他告诉李德生毛主席要找他谈话。

面对毛主席时,李德生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毛主席开门见山地告诉他:“军委决定,由你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李德生感到身上的重任沉甸甸的。但从毛主席的眼神中,他读懂了一种信任和期待。他立刻站起身,坚定地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此时的李德生,肩上的重担更重了。他不仅是总政治部主任、革委会主任、还兼任省军区司令员、南军区副司令员......但作为毛主席亲自交付的任务,无论压力多大,他都必须要做好。

1971年1月,李德生迎来了他作为北京军区司令员的第一天。他的步伐沉稳地走进了军区的办公室,眼前是一间陈设简洁但气氛庄重的房间。墙上挂着一幅毛主席的画像,画像下,一张大办公桌显得格外庄严。

秘书立刻迎上前来,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敬意。秘书问道:“司令员,您今天有何安排?我们需要准备些什么吗?”

李德生沉思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我刚来,还不太熟悉这里的情况。先别安排太多工作,我打算去拜访一下吴副司令员。”

秘书显得有些意外,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说:“司令员,您是军区的最高领导,按常理来说,是他们来向您汇报工作。”

李德生微微一笑,回答道:“我知道这个规矩,但吴副司令员是我敬重的前辈,他在军区的工作经验比我丰富得多。我去拜访他,是出于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尊重。”

说完,李德生站起身,整理了一下军装,对秘书说:“帮我通知一下吴副司令员的办公室,我马上过去。”

秘书点了点头,迅速离开去传达指令。李德生深吸了一口气,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责任的重视。

他穿过军区的长廊,走向吴副司令员的办公室。走廊两侧挂着历史画卷,展示着军区的光辉历程。他的步伐在廊道中回响,伴随着他心中的忐忑与坚定。

到达吴副司令员的办公室门前,他敲了敲门。门内传来一声深沉的应答:“请进。”

李德生推门而入,看到了坐在办公桌后的吴副司令员。吴副司令员头发斑白,面容庄重,眼神中透露出历经沧桑的智慧。

“吴司令员,我是李德生。”李德生行了一个军礼。

吴副司令员站起身,微笑着回应:“李司令员,欢迎你。听说你刚上任,就过来看我,这份尊重我很感激。”

两人坐下后,李德生开门见山地说:“我刚接手这个职务,很多事情都需要前辈指点。您在军区工作多年,经验丰富,我希望能从您这里学到更多。”

吴副司令员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赞赏:“很好,年轻人应该多学习,多听取意见。北京军区的责任重大,我们必须确保部队的战斗力和纪律。你有什么问题,尽管问。”

李德生感到吴副司令员的言辞中充满了鼓励和信任,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在新岗位上的决心。他思索了一下,然后开口问道:“吴司令员,我对北京军区的部队结构和现状还不太了解,您能否给我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简要介绍?”

吴副司令员点了点头,开始向李德生介绍军区的组织结构和主要部队的情况。他详细解释了各个部队的任务和特点,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和重要任务。李德生认真地听着,不时记下重要的信息。

在介绍过程中,吴副司令员强调了军队的纪律和战斗力的重要性。他说:“北京军区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必须确保部队高度纪律性,保持卓越的战斗力。这不仅关系到国家安全,也关系到人民的安全。”

李德生点头表示理解,并补充道:“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会全力以赴,确保北京军区的部队在各项任务中发挥最佳水平。”

吴副司令员微笑着说:“年轻人,你有着坚定的决心和优秀的背景,我相信你能胜任这个重要的职务。同时,要时刻牢记,领导者不仅是决策者,更是部队的榜样和引领者。”

李德生深受鼓舞,他知道自己肩负着巨大的使命,但也充满了信心。他和吴副司令员继续交流了一段时间,分享了彼此的工作经验和观点。这次拜访不仅让李德生更了解了军区的情况,还建立了他与吴副司令员之间的亲近关系。

两人的会面非常友好。李德生向吴先恩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吴先恩则分享了他多年的经验和建议。这段会面不仅是对吴先恩的尊重,也是李德生展现自己胸襟和团结艺术的时刻。

之后,李德生又给时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内蒙古军区司令员的滕海清打电话,询问工作情况。滕海清和吴先恩一样,都是李德生尊重的老同志。

在李德生的领导下,北京军区的工作迅速步入正轨。他的团结和尊重老同志的态度,不仅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也让他成为了一个能够承担大任的领导者。这或许正是毛主席选中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