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薛卿
社区名片
姑苏区吴门桥街道新城一社区
类型:普通商品房社区
党建品牌:新邻里 心相见
工作法:五“新”同行共建心家园
新城一社区位于姑苏区吴门桥街道的西南面,由原新城社区拆分而来,是今年9月成立的一个“新”社区。由于社区新、住宅新、居民新,由此带来的社区文化认同感不强、居民群体融合度不高、社区事务参与性不强是新城一社区面临的主要问题。社区居民大多来自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地域,他们之间缺乏文化认同感和家园归属感,导致社区凝聚力较弱。
面对这些难题,今年,新城一社区党委创新打造“新邻里·心相见”党建品牌,聚焦新时代邻里关系的现实需求,围绕新社区、新群体、新文化、新服务、新家园等五个方面实现五“新”同行,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基层治理,破解“邻里相见不相识”难题,实现同心“邻”距离。
从“新”出发
新邻里也“有章可循”
新邻里,心相见。这一品牌的提出,让社区党建工作有了新抓手。
新城一社区面积为0.63平方公里,包含4个住宅小区,46幢住宅楼宇,常住人口高达16000余人。此外,该社区内有一家市级医院,一个商业广场,周边还有幼儿园、小学、商业等,是姑苏区党建引领“三圈六型”社区分类治理体系中的普通商品房社区类型。
谈到社区特点,社区党委书记成丽君说,在人群结构上,该社区共有5264户家庭,其中三分之二为中青年家庭,且外来置业的“新苏州人”占常住人口多数。“咱们‘新’社区治理的问题难点和位于姑苏区古城的传统‘老’社区差异很大。”成丽君总结说,在姑苏区吴门桥街道新城一社区,5264户家庭中三分之二为中青年。如何让更多“年轻面孔”参与治理社区,是一道待解的难题。新城一社区居民以中青年处在工作年龄段的居民为主,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难以适应中青年居民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导致居民对社区事务了解不足。年轻人对社区事务缺乏兴趣,对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等工作参与度低,对社区开展基层治理和居民自治造成影响。
为此,新城一社区党委创新打造“新邻里·心相见”品牌,从“新邻里”客观实际出发,聚焦居民的现实需求,通过党建品牌的打造,推进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使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有章可循。
“党建品牌中的‘新邻里’有两层意思,是新城一社区的居民,也是新时代的邻里关系。我们既要发挥社区党组织的头雁效应,以党建引领社区居民自治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又要激活以年轻居民为主的‘生人社区’,将分散的党组织和党员力量聚合起来,真正做到‘心相见’。”成丽君说。
五“新”同行
公共服务创新方式
凝聚新邻里的“心家园”需要服务模式的创新。
前不久,新城一社区自行开发的数据库“新城大海”改版。改版后,该数据平台可进行居民信息管理、迁移信息管理等,大大提高了信息查询速度和便捷度,大幅度提高社区的工作效率。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和需求,经过不断调试和添加新功能,数据库应运而生。平台联通了社区各工作条线的信息孤岛,信息的准确性、实时性、条理性、可统计性大大提高。“社区依托数字化手段,广泛而精准地连接居民,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新方式,不仅方便了居民,更优化了社区治理。”成丽君说。如今,新城一社区通过“智慧网格”的构建,以精准高效的数据支撑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做细,对居民群众提出的建议和痛点、难点问题进行数字化闭环管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创新数字化手段是新城一社区“五‘新’同行共建心家园”工作法的一个缩影。围绕新社区、新群体、新文化、新服务、新家园等五个方面,新城一社区借助五“新”同行工作法,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基层治理,线上线下联手,破解“邻里相见不相识”难题,实现同心“邻”距离。
焕“新”文化
同心共建美好家园
最近,新城一社区海棠先锋蒋永文在海棠圆桌会上提交了其联系的青年居民关于亲子关系的“烦难心结”。很快,参会的海棠先锋、社会组织、居民代表从社区“资源清单”中链接了“青年能人”,以讲座形式为家长们答疑解惑、正向赋能。
“如何让宅在家的年轻人走出家门,主动为社区公共服务作贡献,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成丽君说,新城一社区以增强居民融合为目标,通过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推动“周末社区”建设,在打造“儿童友好家园”和“同心家园”两个家园的基础上,着力打造“悦读家园”。通过“三个家园”建设,社区实现了党组织服务从幼儿到老年人全年龄段全覆盖。
“党建引领家园建设也正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新视角。”成丽君说,例如“儿童友好家园”作为儿童公共活动空间的一个基本元素,成了学校、家庭以外第三个儿童发展、儿童保护和儿童参与的关键阵地。通过两个文化类“服务圈”的搭建提升社区文化的“软实力”,铸就社区“硬治理”,积极引导居民各展所长,发挥文化凝聚人心、淳化民风、教育引导的作用,激发居民以多种形式加入美化家园、社区治理的队伍。
此外,社区不断挖掘辖区企业、商户等,链接多方志愿服务力量,根据居民动态需求不断更新便民服务清单;通过开展党建助企活动,吸引辖区企业、个体工商户走进社区,搭建“海棠便民市集”平台为辖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展示平台。通过党建搭台,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惠民惠企的具体举措。
“社区以文促治在打造社区品牌效应的同时推动社区治理创新长效化,激活居民自治新活力,真正同心共建美好家园。”成丽君表示。
记者手记
在“党建赋能 群众添福”姑苏区基层党建品牌提升计划全媒体行动过程中,新城一社区党委与时俱进的治理理念让专家团十分惊喜。
苏州市委党校法律和文化教研室副教授刘铭表示,一流的社区拼的就是参与度。如何将“新苏州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首先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新城一社区能够坚持问题导向,从普通商品房社区与其他类型社区的差异入手,找到了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新城一社区在不断提升服务力度和温度的过程中,凝聚居民心,增强融合度,提升归属感,进而激发了参与度。
刘铭说,“三个家园”的打造,正是以点带面,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把握了凝聚社区居民的纽带,以“心”带“新”,以“心”凝“新”,以“心”促“新”,不断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同时,将数字赋能和大数据思维理念融入治理中,也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