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的消息爆发,英国《卫报》披露了塞拉菲尔德核设施的泄漏事件,这个号称欧洲最危险建筑的核设施竟然出现了每天约2.5立方米溶解放射性镁合金碎屑的液体渗出,污染地下水,甚至状况还在持续恶化,预计将会持续到2050年。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次泄漏竟然被怀疑是被中国黑客窃取信息所致,这让人不禁想起了福岛核事故。这种指责是怎么竟然赖到了中国头上的呢?这么一想,简直中了英国的圈套。作为核事故的老祖宗,英国在转移视线、避重就轻、虚空打靶方面可谓出神入化。要看破这次的舆论手段,我们首先得从全世界最早的特大核事故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到核泄露,人们总是想到日本的福岛或者苏联的切尔诺贝利,但实际上,最早的严重核事故发生在塞拉菲尔德。1951年核电站发明,1957年正式开始大规模运营,与此同时,全球第一个商业反应堆温茨凯尔核电站(即塞拉菲尔德的前身)出现了严重事故,反应堆心过热导致燃料起火,大火持续了三天,带着辐射的烟雾随风吹向整个英国。欧盟在2001年的报告估计,这次事故可能影响了500万欧洲人,比切尔诺贝利还要严重。而当时英国的对策却只是销毁了方圆500公里的牛奶,这样的处理令人大跌眼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接下来的20年里,温茨凯尔核电站又发生了4次4级核泄漏,但是英国并未采取有效措施,直到2003年才最终退役,成为了今天的塞拉菲尔德核废料处理厂。由此可见,英国此次塞拉菲尔德核泄漏并非学习日本的好榜样,而是延续了温茨凯尔发电站的光荣传统,捍卫了自己全球最早发生核事故的尊严。在舆论粉饰太平上,英国更是堪称日本的老祖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报道中提及的中国黑客,文章本身并没有直接将其与放射性物质泄漏联系起来,但却让读者不禁自行脑补可能的关联。而英国政府打算辟谣,实际上却加深了读者对这种关联的印象。结果就是人家明里句句都是真话,暗里却一直制造误解。舆论控制至此,已成艺术。或许你会问,为什么只提及中国和俄罗斯的黑客?事实上,联系还真是有的。2016年,英国由于失去了独立建设核电站的能力,与中国中广核集团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引进中国的核电技术,但后来因为一系列原因,中广核退出了这个项目。这一事件让中国企业在英国的核能新闻中留下了深刻印记。因此,在英国群众眼里,中国企业也是跟核能的新闻深度绑定,所以卫报来一句中国黑客,入侵塞拉菲尔德,大家就会觉得合情合理。

总的来说,英国政府似乎更注重舆论引导,试图将问题推到其他国家头上,而我们只能是被栽赃的受害者之一。这也没办法,人在做,天在看,希望全世界的孩子都能生活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