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后人称他为“永乐大帝”。

中国历史上能被称为“大帝”的皇帝为数可不多,都是在文治武功方面相当有建树的,像汉武大帝、康熙大帝。

朱棣作为一代君王,虽然人们对其褒贬不一,但是他在位期间,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繁荣昌盛。他主持完成的《永乐大典》极具文化典范,郑和下西洋更是千古未有的壮举。毫无疑问,他是一位有作为的君王。

朱元璋称帝以后,为保证老朱家的大明江山基业永固,他开始分封诸子。朱棣被封为燕王,封地是北平,也就是今天的北京。

我们都知道,朱棣先是通过发动靖难之役,从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手中夺取了皇位。登基以后的他又数次率兵出击漠北,将残元势力打的是落花流水,保证了大明江山的稳固。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成绩都是朱棣御驾亲征,亲率大军亲自坐镇指挥取得的。朱棣如此能征善战,那朱棣的这些军事才能是从哪里领来的呢?

首先就是得益于他老爹朱元璋的培养。朱元璋教子是极其严格的,完全按照封建帝王的标准,为皇子们请的也都是名家大儒。

少年时代的朱棣不仅要学习帝王之道,还要学习领兵布阵,统率千军万马的兵法。而且朱元璋还特别注重培养皇子们的军事才能,以备不时之需。

《明史》中明确记载,洪武二十三年,燕王同晋王共同讨伐乃儿不花。晋王由于害怕不敢前进,燕王独自率军前往,大获全胜。从此以后,燕王屡次率军参加各种大小战役,名声大震。

第二个就是来自徐达等名将的熏陶和教诲。

洪武一朝可谓是名将辈出,像徐达、汤和、傅有德、冯胜、蓝玉等等,包括朱元璋本人。朱棣自幼在这种环境中耳濡目染,难免不被潜移默化。

最重要的是,朱棣是大明第一名将徐达的女婿,多次跟随徐达出征。老丈人打仗的本领,那可谓倾囊相授,毫无保留。

《明史》记载,洪武十三年,朱棣跟随徐达率军北伐,大胜而归。

第三个就是来自他本人的实践经验。

北平作为直接与关外毗邻的战略要地,徐达和蓝玉多次出兵漠北,北平都是首当其冲。朱棣作为驻守北平的燕王,每一次都是亲自参与,要么为大明军队提供后勤保障,要么亲率大军冲锋陷阵,这些经历为朱棣积累下了大量的实战经验,也为自己在明朝北方的军队中积累了很多的声望。

朱棣就是通过以上三个途径,将自己的军事才能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同时,他亲历战场,在军中积累的声望,无疑也为他以后的靖难之役和出征漠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上苍也为这位极具军事天才的声望,找到了他最好的归宿,病逝是在征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