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媒体研究员王柏匀|文 蒋诗舟|编辑

2023年以来,消费金融ABS(资产支持证券化)发行提速。一方面,不断有机构新发;另一方面,累计发行规模显著增加。

12月6日,中国债券信息网公告,中银消费金融成功簿记发行“中赢2023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为15.18亿元,受托机构为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据悉,本次是中银消费金融于2023年发行的首期ABS。中银消费金融表示,这是在优化公司融资结构的同时,有力补充发展资金,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消费信贷覆盖面,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据《财经》新媒体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已有马上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等8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共计发行17期ABS。其中,马上消费金融发行了5期,合计发行规模70亿元;中原消费金融发行了4期,合计发行规模49.4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目前,2023年17期ABS累计发行规模已超过230亿元。据蓝鲸财经报道,CNABS官网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消费金融领域ABS发行规模呈现波动变化,在2016年-2019年间逐年上升,在2019年达到140.23亿元。2020年、2021年,消费金融领域ABS发行规模明显回落,其中2021年总发行规模仅有38亿元,2022年则再度回升至101.15亿元。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显示,在3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有中原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四川锦程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等18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发行ABS资格。

“发行ABS,一方面资质需要相关许可,另外,在资产评级等方面也要受到资金方的认可。因此,能发行ABS从侧面证实了各家消费金融公司的实力。”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员于百程向《财经》新媒体表示,今年ABS发行规模上升,显示出消费金融公司对于资金的需求增加,背后则是消费金融业务的增长。今年,居民消费逐步复苏,并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