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大清的太祖皇帝虽然是努尔哈赤,但实际上真正建立大清的是清太宗皇太极。在大清正式建立之前,不管是后宫妃嫔还是大汗所生的女儿称号都比较乱。比如天命汗努尔哈赤的福晋们,掌管家事的被称为大福晋,其他的妻子则是一律称作福晋,另外还有妾室,被称为:侧福晋、庶福晋、小福晋。

而大汗所生的女儿有的被称公主,有的被称格格。

所以我们在看清宫剧的时候便会造成一种错觉:皇上的女儿称呼格格是没有错的;但实际上清朝皇上的女儿都是称作公主,并非格格,只有宗室女才会被称为格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大清所有皇帝所生的女儿,被称格格的只有努尔哈赤四个较为年长的女儿。毕竟当时努尔哈赤的身份是明朝的建州左卫都督佥事,女儿在出嫁的时候只能被封为格格;但是在努尔哈赤正式自称天命汗以后,便将自己的四个女儿都加封为了公主。

崇德元年,皇太极正式建立大清,在盛京登基称帝。

在当时清朝刚刚建立并没有完备的制度,所以只能是借鉴效仿明朝的制度。明朝制度中皇上的女儿称公主,若是中宫皇后所生的嫡女便是“固伦公主”,“固伦”的意思是“天下、尊贵”的意思,便是为了彰显皇后所生嫡女的尊贵,固伦公主便成为清朝公主中的最高等级;而其他妃嫔所生的女儿或者是皇后的养女则是被称为“和硕公主”。

当然也会有妃嫔所生的公主被封固伦公主的,比如《康熙王朝》中蓝齐儿的历史原型固伦荣宪公主,生母是荣妃马佳氏,一开始被封为和硕公主下嫁蒙古,康熙四十八年晋封固伦荣宪公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比如康熙的固伦恪靖公主,生母是郭贵人郭络罗氏,被封和硕公主下嫁喀尔喀部郡王;恪靖公主是一个巾帼英杰般的存在,人称“海蚌公主”(海蚌是参谋的意思);雍正登基后将其封为固伦公主。

不管是固伦荣宪公主还是固伦恪靖公主,都是一开始按照大清的规矩被封和硕公主下嫁蒙古,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才被加封固伦公主。但是到了乾隆朝,有这样两位公主,都是妃嫔所生,但却直接册封固伦公主出嫁,一位是令妃魏佳氏所生的固伦和静公主,一位是淳妃所生的固伦和孝公主。

和孝公主是乾隆老来得女,乾隆对其十分珍视,直接封为固伦公主也倒不是什么稀罕事;

但是和静公主出嫁时期其生母是皇贵妃,并非皇后,但她却被直接册封固伦公主下嫁蒙古;而她的同母胞妹九公主,只是被封为和硕公主下嫁。若当真是因为乾隆宠爱魏佳氏的缘故,为何不将九公主也封固伦公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篇文章,我们便来看看:同样是令妃魏佳氏所生的公主,为何一个被封固伦公主,而另一个只是被封和硕公主?

01

提到乾隆的第三位皇后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我们一般都比较陌生,但若是提到令妃的话只要是看过清宫剧的应该都非常熟悉,是乾隆非常宠爱的妃嫔。

其实魏佳氏在病逝时还只是皇贵妃的位份,乾隆并未将其封为皇后;

一直到乾隆六十年,乾隆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宣布将皇十五子永琰立为皇太子时,才将其生母追封孝仪皇后。也就是说就是因为永琰的登基称帝,魏佳氏被有了皇后的尊称;若非如此的话魏佳氏最高的位份便是皇贵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有人会问:魏佳氏既然如此得宠,乾隆为何不在其生前将其立为皇后呢?

这其实跟魏佳氏的出身有关系,魏佳氏是包衣管领下人出身(也就是辛者库),经过先后两次抬旗才被抬出包衣,抬入满洲镶黄旗。

乾隆十年魏佳氏被封为贵人,乾隆觉得有些“委屈了”魏佳氏,便紧接着将其封为令嫔;

乾隆十三年,一向对魏佳氏照顾有加的孝贤皇后病逝,孝贤皇后大丧后,乾隆将魏佳氏封为令妃。一无所出直接被封令妃,一是魏佳氏得宠的缘故,二是孝贤皇后之前提携的缘故,也算是乾隆缅怀孝贤皇后的一种方式。

沉寂七年后,从乾隆二十七年开始魏佳氏开始得到乾隆的盛宠,用11年的时间生下六个皇子公主,最终坐到了皇贵妃的位置上,统摄六宫,一直到魏佳氏病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和静公主是在乾隆二十一年出生

和恪公主是在乾隆二十三年出生

都是宠妃魏佳氏所生的公主,仅相差两岁,地位却是天差地别。

02

其实和静公主能被直接册封固伦公主,跟生母魏佳氏也有一些关系:

毕竟和静公主是乾隆非常宠爱的魏佳氏所生,和静公主下嫁时生母已经位同副后,被封为皇贵妃,虽没有皇后的名号却有作为皇后的实权,统摄六宫。乾隆爱屋及乌,自然也会厚待魏佳氏所生的孩子。

另外乾隆虽然妃嫔众多但却只生了10位公主,而这10位公主中仅有5位长大成人。

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作为大清的公主,生下来锦衣玉食,享受荣华富贵,但是她们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自己的使命,虽不能跟皇子一样上战场杀敌立功或者是处理朝政,但可以通过联姻的方式为朝廷出一份力。

但是乾隆的公主本身就不多,只有两位嫡出的公主,一位是孝贤皇后所生的和敬公主,另一位便是继后那拉氏所生的皇五女,但是皇五女出生没多久便夭折。仅剩的一位嫡出公主,便是乾隆发妻所生的固伦和敬公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与一些非常重要的部落联姻时,就需要就份量的公主下嫁才可以。

和敬公主下嫁蒙古科尔沁布腾巴勒珠尔,爱新觉罗家族与科尔沁蒙古的联姻从后金建立便开始的,乾隆能将嫡出的固伦公主下嫁便可见其份量。

但并非只有科尔沁蒙古的联姻重要,还有一些其他的蒙古部落联姻同样重要,乾隆本身公主的数量就不多,皇后所生的公主也只有一位长大成人,为了能够与这位出身高贵的额驸相配,乾隆也不得不有意提高一位庶出公主的地位。

而最合适的,便是魏佳氏所生的长女和静公主。

因为自乾隆二十年开始魏佳氏便得盛宠,成为后宫中仅次于皇后那拉氏的存在;

乾隆三十年继后那拉氏断发,魏佳氏被封皇贵妃统摄六宫,成为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女人。

那么,和静公主的额驸究竟是何许人也,值得乾隆如此重视,非要固伦公主下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静公主的额驸便是拉旺多尔济:

他的祖父是博尔济吉特.策楞,策楞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二十世孙,名副其实的黄金家族后裔,在蒙古的地位非常高。

康熙三十一年策楞的母亲哈屯带着策楞及其弟弟恭格喇布坦前往京城归顺大清,康熙授予策楞三等阿达哈哈番的职位,并且在京城修建宅子供策楞等人居住。不仅如此,康熙还下旨策楞入宫跟皇子们一起读书,可以说策楞这位女婿是康熙看着长大的。

康熙四十五年,康熙将通嫔所生的六公主指婚给策楞,六公主一开始被封和硕公主下嫁,雍正十年雍正感念策楞将军的功劳(因战功被封超勇亲王),将六公主追封固伦纯悫公主。

其实固伦纯悫公主年仅25岁便病逝了,并没有为策楞生下儿子,拉旺多尔济的父亲成衮扎布是纯悫公主的继子;不管是否亲生,但既然是继子,但拉旺多尔济便是纯悫公主的亲孙。

拉旺多尔济跟自己祖父一样从小便生活在宫里,是皇上亲自看着长大的女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拉旺多尔济之所以入宫还有父亲成衮札布的缘故:

成衮札布第一次上战场是在康熙五十九年,随军出征准噶尔;雍正十年,成衮扎布在额尔德尼昭之战中大败准噶尔而被雍正授予一等台吉;到了乾隆继位后,授予成衮扎布贝子的爵位。乾隆十五年,其父策楞病逝后由成衮扎布承袭亲王爵位兼盟长。

乾隆二十年,成衮扎布因战功赏赐三眼孔雀翎;

次年魏佳氏生下七公主和静公主,此时和静公主不过是一个尚且在襁褓之中的婴儿,乾隆便将和静公主指婚给拉旺多尔济。要知道此时宫中与拉旺多尔济年龄差不多的还有忻贵妃戴佳氏所生的六公主,乾隆能直接越过六公主,将和静公主指婚给拉旺多尔济,便可见乾隆对和静公主的偏爱。

拉旺多尔济成板上钉钉的额驸后,成衮扎布请求乾隆能准许继承策楞王府的姨娘经常入宫探望和静公主,经常给公主请安,也能将公主的健康状况随时汇报。乾隆准许后,这位姨娘便经常入宫看望和静公主,还给公主送一些貂皮、狐狸皮等做礼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二十九年,成衮扎布奏请乾隆修缮乌里雅苏台旧城。也是在一年,拉旺多尔济被封世子

这一年拉旺多尔济只有九岁,乾隆便一次性给了拉旺多尔济10年的俸银,交给内务府大臣开设的当铺中赚取利息,每年光利息就是两千两银子。

乾隆三十五年,和静公主被封固伦公主,正式与拉旺多尔济完婚。

按照大清的规矩,公主和亲蒙古需要跟随夫君前往蒙古,不得随意回京城。但是乾隆准许公主大婚后与额驸居住在京城,便将慧贤皇贵妃的兄弟高恒原先居住的府邸修缮成了公主府;不仅如此,乾隆还特地将熙春园赏赐给和静公主居住。

和静公主的生母此时虽然不是皇后,但是乾隆准许和静公主从正大光明殿举行大婚的初定礼

乾隆三十六年,大婚后次年,成衮扎布病逝,拉旺多尔济不仅承袭亲王爵位,而且还承袭了家中绝大多数的财产。

只可惜和静公主红颜薄命,年仅20岁便病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静公主病逝是在乾隆四十年正月,此时的令皇贵妃魏佳氏已经卧床不起,听到女儿病逝的消息悲痛欲绝,没多久魏佳氏追随女儿而去。可以说,和静公主的死直接加速了魏佳氏的病逝。一下子失去了两位挚爱的亲人,对乾隆的打击非常大。

和静公主去世后,拉旺多尔济仍旧得乾隆重用;

嘉庆帝登基后,拉旺多尔济还曾先后两次救下嘉庆帝的命。

02

可以看得出同样是魏佳氏所生的公主,九公主和恪公主之所以没有被封固伦公主,首先第一个原因便是序齿往后,很明显和静公主与和恪公主谁先出生谁就会被指婚给拉旺多尔济,被封固伦公主。

和恪公主比姐姐和静公主晚出生两年,便只能“屈居”和硕公主之位。

当然这也跟和恪公主要嫁的额驸有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恪公主的额驸是兆惠将军的儿子扎兰泰,提到兆惠将军我们其实都不陌生,是乾隆朝时期战功赫赫的大将军,位居“五功臣”之一,被封一等公爵。乾隆二十九年,兆惠将军在京城病逝,乾隆亲自前往兆惠将军府祭奠,并且将自己年仅7岁的九公主和恪公主指婚给兆惠将军的儿子扎兰泰。次年,扎兰泰承袭父亲一等公的爵位。

乾隆三十七年,和恪公主与扎兰泰正式完婚,乾隆下旨在京城永寿宫大摆宴席,因乾隆与皇太后恰好正在热河行宫避暑,所以没有出席。

和恪公主虽然没有跟姐姐和静公主一样被封固伦公主,但是乾隆照样多赏赐了一万两。

只可惜和恪公主跟自己的姐姐和静公主一样红颜薄命,年仅23岁病逝,好在和恪公主在乾隆三十八年生下一女,为扎兰泰留了一个念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恪公主去世后,乾隆将外孙女,和恪公主所生的大格格接入宫中交给淳妃(十公主生母)抚养。等到大格格长大后乾隆亲自为其指婚,并且将和恪公主留下的财产全部当成是大格格的嫁妆。

但嘉庆帝登基后其母魏佳氏已经被追封为皇后,按理说和恪公主被追封固伦公主也是理所应当的,但不管是乾隆还是嘉庆帝都没有这样做,究竟是为何呢?

这其实还是跟和恪公主的额驸扎兰泰有关系:

扎兰泰的父亲兆惠将军确实是青史留名的有功之人,但是扎兰泰却没有父亲的骁勇善战,也没有为政之才,所以一直没有得到乾隆与嘉庆的重用。

一直都只是在散秩大臣的位置上,乾隆五十三年便病逝了。

若是将和恪公主追封固伦公主的话,那么扎兰泰便是固伦额驸,很显然不管是乾隆还是嘉庆都不想如此抬举扎兰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固伦和静公主与和硕和恪公主可以说是“同娘不同命”,仅仅相差两岁,地位便是天差地别。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两位公主的额驸:

和静公主嫁给拉旺多尔济是联姻,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满蒙联姻的重要性。更何况拉拉旺多尔济的身份如此尊贵,需要有一位嫡出的固伦公主下嫁才能体现朝廷对蒙古各部落的重视,同时起到拉近与蒙古各部之间关系的作用;但是乾隆只有一位固伦公主早就已经下嫁蒙古科尔沁。无奈之下,乾隆便只好将自己最宠爱妃嫔魏佳氏所生的七公主封为固伦公主下嫁。

而和恪公主下嫁扎兰泰呢?

纯属于乾隆安抚老臣,体现皇恩浩荡的一种方式,自然不需要如此大费周折非要下嫁固伦公主。比如乾隆的四公主和嘉公主,便是以和硕公主的身份下嫁傅恒的儿子福隆安。

两位公主起到的作用不一样,自然地位便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怕是同娘,也不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