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湟水河穿境而过。沿着315国道,行至金滩乡,湟水河还未结冰。清粼粼的河水,穿过石头垒就的水坝,蜿蜒向东流去,河水减缓处,不少赤麻鸭等水鸟在水草中嬉戏,不少摄影爱好者,架着相机拍起这些水鸟……

“生态变化太大了!以前这个时候,在湟水河哪里能看得见这么多的水鸟!”望着水中飞来飞去的水鸟,海晏县生态环境局项目办李庆业由衷感叹道,他是土生土长的海晏人,在他记忆里,冬日里的湟水河,从没如此动人过。

“宗河(湟水)行其中,夹岸皆人居,间以松篁,宛如荆楚。”作为黄河的第三大支流,湟水河生态环境保护需要我们保持高度关注。

海晏县作为湟水河的发源地,近年来通过坚持不懈的综合治理,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前提下,以营造湟水河涵养林和水土保持为重点,海晏实施湟水源头涵养林保护和湟水河谷地水土保持等项目,经过克土治沙、退耕还林、封滩育林等一系列措施,湟水河沿岸植被增多,水源得到滋养。

“短短十几年间,湟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悄悄发生着喜人的变化。”李庆业带着记者来到道阳村村口,沿着河岸行走,只见河两岸种了不少灌木和乔木,穿梭在林间,河两岸俨然已成为一片狭长的林带。

近几年,群众切实感受到的生态环境改善,李庆业告诉记者,目前海晏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体检问题整改完成16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问题反馈、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问题已高质量完成销号。

不仅如此,海晏严控并淘汰“钻洞、冒烟、点炮、吹风”等高耗能企业,遏制“两高”项目。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重点引进风能开发、新型建材、生物菌研发等项目,年度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位居海北第一。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成功将中广核海晏公司培育为年内海北首个规上新能源企业,引进建设海北数字化智能制造及进出口基地。

海晏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生产生活空间的“含绿量”持续提高,“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成为海晏真实写照。

“中国原子城”景区大门一侧,湟水河静静流淌,河岸上林地里,整齐地摞着干枯的樟子松,正是不久前,全域生态管护员王生财和一众管护员,清理出来的枯死树木,清理完成后又及时补种了一些苗木。

每次巡河,王生财都巡得很仔细,从水域障碍、岸线损毁、河底污泥淤积到绿化破坏,一趟下来至少要花大半天。“河两岸越来越绿,河水越来越清,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巡河一点也不枯燥。”年近55岁的王生财,家就在湟水河对面,对他来说巡好这条河,便是他最大的心愿。

“以前湟水河两岸,因为河水冲击,有不少地方出现了坍塌。”在王生财的眼里,前几年的湟水河远没有现在这样漂亮,河岸侵蚀、水土流失严重,不少地方还容易发生泥石流和滑坡。

由于湟水河海晏段特殊的地理环境,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频发,水中携带大量泥沙,影响河流水质,随着风力、水力侵蚀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岸坡裸露、河岸植被覆盖度低等问题逐渐明显,流域内水生态系统出现退化趋势。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实施了湟水河干流河岸带保护与修复工程,旨在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改善水源涵养能力。”李庆业告诉记者,通过修复河岸缓冲带,加固河岸边坡,增加植被覆盖度,阻控面源污染,改善水质。

漫步湟水河岸,沿河边放置的一块块石头,连接起来成了缓冲带。“这一项目实施只要以自然修复为主,尽可能保存原有的风貌。”李庆业指着河中石头垒起的水坝,解释说这样能起到沉淀和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听闻记者在采访湟水河治理,家住湟水河沿岸的村民付明智由衷说:“政府对湟水河的治理特别到位,周边环境越来越好,这几年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保护,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立行立改、一抓到底,咱老百姓的生活环境越来越‘优质’喽!”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