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睡病的认识及概况?

发作性睡病常在青少年期起病并持续终生.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长期困扰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本病中医属“多寐”、“多眠”的范畴。

猝倒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60%-70%的患者都会出现,一般为双侧对称性肌张力丧失,多由面、颈部开始,后向躯干、四肢扩散,常见于强烈的情感刺激后,不少人会因为发怒、大笑、大哭而诱发猝倒。睡眠幻觉是指刚入睡或将醒来时出现幻听、幻视。睡眠瘫痪,也就是民间常说的“鬼压床”,多在入睡或起床时出现,一般是患者在深睡眠中醒来时全身不能活动,可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夜间睡眠紊乱的表现则为易醒多梦,再入睡困难,夜间体动增多,清晨常因困倦而出现起床困难。

中医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

《灵枢·营卫生会》曰:“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灵枢·口问》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主卧。”又言:“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中医认为,睡眠主要与卫气有关,指出人体睡眠与清醒决定于卫气的出入运行和阴阳二气的升降出入,卫气行于阴则处于睡眠状态,行于阳则处于清醒状态,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任何原因导致阴阳的升降出入失常,即阳不出于阴均可造成多寐。《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云:“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也说明了多寐主要是由于阴盛阳虚所致,因阳主动,阴主静,阴盛故多寐。

《幼科发挥·小儿正诀指南赋》曰:“肠胃脆薄兮,饮食易伤”。李东垣云:“脾气虚,则怠惰嗜卧”。脾气不足,胃气亦虚,则升降失常,清浊不分,可蒙蔽心神而致多寐发生。《杂病源流犀烛》曰:“多寐,心脾病也。一由心神昏浊,不能自主。一由心火虚衰,不能生土而健运。”心脾两虚,心气不足,鼓动无力,神明不清,则昏睡不能自主。

小儿肾常虚,肾为水火之宅,内寄元阴元阳,肾气不足,鼓动乏力,脾则健运无权,血海为之不充,生精填髓无源,终致清阳难举,髓海空虚,神明失奉。《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综上所述,本病病位在心脾肝胆肾,痰、湿、瘀为其病理产物。阴阳失调是基本病机

以疏通经脉、通调气机、振阳升清、醒神开窍为原则,病因病机虽各有不同,但痰为本病主要的病理产物,故以调脾行气化痰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