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元素是怎么产生的?大部分的轻元素,比如氦、碳、氮、氧等,是在恒星的核聚变过程中形成的。而一些重元素,比如铁、镍、铜等,是在恒星爆发超新星时,由于高温高压的环境,原子核被压缩和粘合在一起而产生的。但是,还有一些更重的元素,比如金、银、铂、铀等,它们是怎么来的呢?

这些元素是通过一种叫做快速中子俘获过程(r-process)的方式产生的。这个过程发生在一些极端的天体事件中,比如中子星的合并或者某些特殊类型的超新星。在这些事件中,有大量的中子被释放出来,它们可以迅速地被一些较轻的原子核吸收,从而形成更重的原子核。这些原子核往往是非常不稳定的,它们会通过β衰变来释放能量和电子,从而变成另一种元素。这样,通过不断地中子俘获和β衰变,就可以形成一系列的重元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我们能不能在自然界中找到比铀还重的元素呢?这些元素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因为我们无法在实验室中模拟出r-process的条件,也无法直接观测到r-process的事件。我们只能通过分析一些古老的恒星的光谱,来推断它们的元素丰度,从而猜测r-process的性质。

新研究

最近,一篇论文报告了一项重要的发现,它可能揭示了r-process中产生超铀元素的证据。这篇论文的作者分析了42颗富含r-process元素的恒星的光谱,这些恒星都是银河系中最古老的恒星之一,它们的年龄大约在130亿年左右。这些恒星的元素丰度反映了它们形成时的初始成分,也就是r-process的产物。作者发现,这些恒星中的一些元素,比如锐、铑、钯和银,它们的丰度与一些更重的元素,比如镓、镝和铒,有着很强的相关性。而这些元素的相邻元素,比如硒、锶、锆、钼、镉和碲,却没有这样的相关性。这意味着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认为,这意味着这些元素是由一些比铀还重的原子核的裂变产生的。裂变是一种过程,其中一个非常重的原子核被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和中子。这些较轻的原子核就是裂变碎片,它们可以进一步衰变成其他的元素。作者根据一些理论模型,计算了r-process中可能产生的超铀元素的裂变碎片的分布,发现它们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些恒星中观测到的元素丰度的相关性。这表明,r-process中确实存在着超铀元素的裂变,而这些超铀元素的质量数大约在260以上。

结论和意义

这项发现是第一次在宇宙中发现超铀元素的裂变的迹象,它为我们理解r-process的机制和产物提供了新的线索。它也表明,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着比我们已知的最重的元素还重的元素,它们可能是一些超重的稳定岛上的元素,也可能是一些非常短暂的中间态。这些元素的存在和性质对于核物理和原子物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可能揭示了原子核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的新的方面。我们期待着未来有更多的观测和实验来验证和探索这些超铀元素,以及它们在宇宙中的起源和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