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台回复书名一键免费阅读 : 明朝那些事儿 | 我与地坛 | 沧浪之水 | 长安的荔枝 | 认知觉醒 | 三体全集 |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矿工诗人陈年喜说,“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

即使生活艰难,平凡人也能靠写诗填满孤独的岁月、漂泊的魂魄、困顿的生命。

他们用生命点亮诗歌之火光,获得生存的美感和智慧,最终形成一种凝聚着深深的悲剧感的诗歌美学。

诗歌从来都不是高岭之花,它种在我们心里,长在点滴琐碎的日子里。

一起读诗吧,在每个挣扎彷徨的日子里,在无声中炸裂。

纵使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但只要牢牢握住心中的诗和远方,便也能在这寻常的生活里看见光。

01

《炸裂志》

童鞋怎么说:

陈年喜绝非仅靠输出“质朴经验”的“矿工诗人”,而是一位训练有素的无需任何定语的“自觉”诗人。他知道如何将丰富的生命体验和足够广博的智识用罕见的真诚和力度表达出来,并且毫不矫饰,沉郁辽阔,直击人心。

@读者 渡边

“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这是陈年喜写下的诗句,流传颇广,后来还成了一部工人诗歌选集的书名。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打工诗人”、“农民工诗人”、“底层诗人”、“工人诗歌”,漂泊山南漠北、从事巷道爆破工作16载的诗人陈年喜,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上述诗坛标签的涵盖范围。

“扑面的大雪,落满世界,也落满命运孤途。他们经年不化,而今回望,竟厚如冰川。”

他是最贴近土地的人,用饱蘸风霜的笔写出的诗。这种吞咽困厄再吐出的诗句,砸下来的重量像锤。他的愁也是最真实的愁,不赋加任何生活之外的假意。

“我在五千米深处打发中年,我把岩层一次次炸裂,借此,把一生重新组合。”

“我在另一个热辐射的平行时空,把红钢一道道轧薄,由此,把命运全部打碎。”

02

《海浪将我拥起》

童鞋怎么说:

最朴素的价值观写下的最朴素的诗。有不甘有后悔有痛苦,直到最后一篇,她依然说要《试着去爱》。

@读者 赛博招财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仕梅,田埂上的诗人,河南南阳市淅川县薛岗村一名普通的农妇。

“我在生活中找不到可以说话的人,写诗能让我发泄,倾诉。”

她为“找出口”而写诗,写出的诗成了更多人休憩自我的精神窗口。

她肩住命运的闸门,于乡土间倔强生长,根破世俗强加给女性的刻板印象。

“别人期待与世界润滑 / 我却期待与它摩擦 / 长夜难眠,祈祷化诗 / 我终于盼来火花

我不再是时间的道具 / 宇宙将有我的划痕 / 日子张大了嘴巴 / 把我吞噬 / 来是偶然,走是必然

有亮光了 / 有亮光了 / 群星翻滚成巨浪 / 涌进我早已开启的窗”

如此轻盈透亮,如此敏感多思,她的诗如海浪般将我们涌起,去迎接新的黎明。

03

《更深的峡谷》

童鞋怎么说:

诗歌不应该总出现“挣扎”“绝望”“破碎”这些负向的词语。至少对于我,细微的情感被挖掘到最后也不一定总会是惆怅的。大概因为自己更喜欢背后心向是温暖的诗。

@读者 Aoki

吴先鸿,浙江省台州仙居人,乡村语文教师。曾用微信名“青涩”,意为长期不成熟,独往独来,不甚合众。无心机,无城府,善良且容易轻信别人。

一心要出版一本好书,留下点永久的东西。内心深处有文人的自傲,信奉“文章千古事”。

年过半百,感喟人生短促,且往往置身于桎梏,牵绊甚多,唯有“偏执者”才能做点事。故虽已历尽沧桑,还是要死心塌地,有心学习曹操,斗志未曾稍减。

计划用短短的余生痴迷文字,谋食、读书、观世,从容不迫,再次挂帆启程,勉强为之。

本书首先是一部半自传式的作品,用诗歌浓缩了作者二十多年的生命纪录;此外,这本书的重要精神实质,是对“人”的深度关怀。

“缤纷的大街和 / 我的情人温馨的住所 / 我们的三月之舟 / 多么温暖 / 多少 / 人面桃花的风景”

“只有在雾里 / 你甜蜜的声音来自天外 / 叫我的名字 / 在地上你化做花草 / 在我的身边轻轻摇摆 / 迎面而来的芳香是你的礼物”

04

《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

童鞋怎么说:

质朴,真实,又动人。被狠狠戳到~讲述自己,讲述家人,讲述村庄,讲述感情~讲述世间的种种滋味~

@读者 tiny_baby

王计兵,一位外卖骑手、一家杂货店的老板、一个捡过破烂的劳动者。
同时他也是沉默的儿子和慈爱父亲、也是人到中年的偷偷写诗的丈夫。

《午夜推行人》里,他写外卖骑手深夜里的孤独和希冀:
午夜街头 / 一个外卖骑手的出现 / 让一抹天空,蓝得更加纯粹 / 月亮是天空的一处漏洞 / 所以夜从来都黑得不够彻底

《春天》里,他写打工人的弱小与顽强:
我对四季常青的植物 / 一直心存芥蒂 / 而愿意把落叶乔木认作亲人 / 一次次在冬天为它们提心吊胆
当打工的人群在城市 / 大面积弥散开来,一年一年 / 和春天形成呼应 / 我都不能遏制发芽的欲望
的确是这样,我时常 / 万念俱灰。也时常死灰复燃 / 生活给了我多少积雪 / 我就能遇到多少个春天

《我是虚无的》里,他写现代人的无依无着:
我总感觉自己是虚无的 / 一些事物常常把我冲散 / 像一团浓烟 / 每次重新聚拢 / 都会少去一部分
我还遇到很多 / 和我一样的人 / 我们形成一场场大雾 / 在阳光之前等待 / 又在阳光之中消失

每天穿行在喧闹街区、狭窄暗巷,但他的心是明亮、柔软而飞扬的。
所以,生活的重担和命运的打击奈何不了他,他靠写诗触摸到了光。

05

《尘埃博物馆》

童鞋怎么说:

有幸听到了诗人的现场解读,让久居南方的北方人有了更细微观察周遭日常生活的契机。

@读者 妞妞

这是一支告别圆舞曲,在痛苦、喜悦、期待和无边的遗忘里翩然起舞。

渐行渐远的旧年月,有人写小说挽留,有人用影像复现,还有人赋诗作歌、深叹低吟。

“弄堂里开始了熟悉的喧闹/蓬头垢面的女人们拎着马桶/和煤炉,来街边洗濯生火。

她的思绪停在熄灭的/炉渣上,如同一把磨秃的铲子/在生活的废矿里,再没什么值得探挖。”

“在无人居住的宅邸里/有人正用细毫反复描摹/一艘轻悄的夜航船/缓慢,耐心,把落款藏进衣褶般的波纹/如同凝望无处傍岸的永恒。”

弄堂、老城、永恒的街角;棉纱手套、白色灯塔、烟杂店的成人礼…

诗人刘立杆捡拾微小事物的气味、痕迹,带我们重返朴素又浪漫的七八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