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两天福建某城市的朋友来深圳跟我讲,他们某区的领导说要赶快拍几块地了,不然年底发工资都难啊。

其实这不止是个案,现在到年底了,我已经陆陆续续听到几个地方都在想办法怎么筹钱发工资。

今年,从中央到地方,各地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精打细算花每一笔钱。

关于公务员缩编、裁员、降薪、改合同制等的消息就没断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每到年底钱没花完,想办法赶紧花掉,这里修修路,那里种种花。

下图是前段时间,经济观察报采访北方某地级市财政部门工作人员,他表示现在主要工作就是筹集12月份的工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图来自经济观察公众号

以前,土地财政撑起了财政收入的半边天,这两年土地财政收入持续下滑,财政的压力真的有点大了。

一直以来,各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和土地相关收入依赖度都比较高。

在财政收入中,房地产和土地相关收入主要来源两个部分。

一个是税,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的税收主要有5个税种,分别是契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

一个是,卖地收入。

根据财政部最新数据,今年1-10个月,这五大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收入约为1.57万亿元,同比下降约4%。从21年的高峰值已经下降了24.33%。占税收的比重从21年的12%,降至现在只有10%。

而卖地收入,也就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10月的收入为34992亿元,同比下降20.5%。跟最高峰21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1%了。

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的税收下滑,卖地收入减少,所以两者加起来的土地财政,占地方财政总收入比重也在下滑,今年1-10月占比为35%。而在2021年土地财政可以占到财政总收入约5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地方财政来说,最主要的还是卖地的收入。税收收入是要上缴,只有卖地收入才可以自己支配使用。

但是今年,很多城市土拍遇冷,整体流拍率也还是处于高位。

2023年1-11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10855亿元,拿地规模同比下降6.6%。这两年拿地一直处于负增长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中指的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全国流拍地块数量共计2961宗,撤牌454宗,流拍撤牌率22.9%,较去年同期下降6.9个百分点,但整体还是偏高的。

虽然说,现在很多城取消土地限价后,会有所好转,但数据也并不是很理想。

可见,各地财政压力还是不小的,想要解决财政压力大的问题,就是开源和节流。

我们先说一下开源。

今年年初的时候不少人提出了“股权财政”替代“土地财政”,风风火火地搞起了国企改革。但说实话,“股权财政”的体量根本不够填这个坑。

就收入规模来看,2022年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66854亿元,较2021年的87051亿下降了20309亿元;

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为5689亿元,较2021年增长517亿元。增长数额远远达不到以股权财政替代土地财政的水平,整体规模还没有卖地的零头高,两者的规模差距真的很大。我这里说的是全国的数据,对全国都是这样,对地方更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期来说,我们是希望能过渡到股权财政的,但这个过程真的很难。就需要找到下一个风口行业,新的行业红利带来巨大的投资回报。这个过程,当然没有卖地收入来的快。

所以,短期来看开源行不通,就只能节流。

节流的手段就是缩编,机构精简,以及降薪。

这些节流操作一顿搞下来,对于铁饭碗团队来说,到手的钱变少了,购买力自然就下降了。

要知道,这些人肯定是买房的主力军。现在各地房子卖不出去,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鼓励公务员买房,因为这群人有钱,工作稳定。

今年很多三四线城市和一些弱二线城市,都在出台鼓励事业单位的人在买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群买房的主力军都没钱买房,或者没信心买房了,要靠着补贴送福利推动,可想而知成交市场如何。

现在数据来看,2023年销售还是跌的,这可是大跌后继续再下跌,预计11.5万亿。 (202 2年从18.2万亿到13.3万亿,一年丢了5万亿)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销售下跌,那么大家拿地积极性也很难调动起来,最终地方财政压力依旧无法缓解,还得缩减开支,那大家到手的钱变少了,就更难有信心买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绕来绕去,要解决地方财政问题,不靠房地产这个工具,短期根本做不到。

而且我认为,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现在只要有购房需求所在,每年通过卖地提供一些财政收入,这不是很合理吗?

对于普宅来说,你只要通过限价,不让土地涨多了就可以啊。对于豪宅,随便让他涨到天上去都可以,富人的钱不赚难道去赚穷人的钱吗。

现在,上面已经意识到救市的迫切性了。

步伐还可以迈大点,尽快提振市场的信心。

别把市场的耐性消磨掉了,行业真的等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