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每次读王维的《山居秋暝》,都像是一次与自然对话的旅程。

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每一处风景,每一片树叶,都仿佛在他的笔下有了生命。

王维的诗总是那么平淡、宁静,让人仿佛置身山水之中,每一呼每一吸都是千年前的空气。

杜甫的山水诗,是精心描绘后的千姿百态,赋予它们时代的色彩。

李白的山水诗,是高大壮美,给人阳刚之美的享受。

而王维的山水,没有夸张的修辞,只有那份最真实、最纯粹的情感。

是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比如这首《山居秋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的诗好在抽象,但又具体。

说抽象,是因为他写普遍的景色,普世的情感。具体,是他在抽象、概象中却能给人细腻的情感和感受。

比如,这山,是“空山”,只是一座山,全天下可能到处都有的山,而不是具体的。天气,也只是傍晚的秋天。

这似乎没什么特点,却能人无数人感受到这种景,景一直存在,也许就在你家门口的小山小河边,而只有王维才会写出来让你感受。

简单直白,迎面而来的是雨后泥土的芳香。

空山不是山上啥都没有,却恰恰相反,山上林叶繁茂,掩盖住了人、动物活动的痕迹。它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空山不会说话,一场“涤荡”万物的秋雨后,它变得空明澄净、空气清新、让人毛孔舒展。

“晚”没有白日的喧闹,但它幽静。

“秋”没有春日的绚丽,但它宜人朴实。

初到的秋雨带走暑热,夜晚凉风渐生,让人心旷神怡。

这里远离尘嚣,但季节仍轮流更替……

王维的心灵仿佛也经过一番洗礼。他的心像空山一样,宁静、清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太阳落下,夜幕降临时分明月才缓缓升起,撒下清晖;春去秋来,群芳已谢,青松如旧,依然挺拔。

月光无形,但松树上下树影婆娑,翩翩起舞。石虽无言,但清泉叮咚、如鸣佩环。这是恬静闲适。

“明月”和“松林”与世无争,是君子相互交映。山石被清泉冲洗得一尘不染,这是两个纯洁至交的相互砥砺。

“照”和“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是自然的脉动。

月下青松、石上清泉是王维的理想境界,也是他的人生追求,也是王维的人格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写人却不见人。

竹缄口不言,却听“竹喧”,那是洗衣姑娘还在竹林中的欢声笑语;

莲无脚不会动,却见“莲动”,那是渔舟顺流而下时,渔民在拨动荷叶。

明月青松下,翠塘中有无忧无虑的浣衣少女,有勤劳恳恳的渔民。

没有人,却充满了烟火气。充满了人间欢乐。是陶渊明笔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是王维眼中理想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情此景,王维说:王孙归来是要出山入仕,而我毅然归隐不再出山。

春光易逝,王维却说她长上脚,可以随意走动、“随意”歇去。

在他眼里,秋景更美,山中的秋景足以让王孙留下。

在这片宁静的山谷里“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何不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