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北京报道

“我国前期高速经济发展阶段所积聚的信用风险和现金流压力日益显现,不良资产存量重组市场的规模逐渐壮大。”复旦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在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浙商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八届金融科技与不良资产处置高端会议(以下简称“会议”)上指出。

如何妥善处置不良资产已成为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部分。今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大力度处置不良资产,推动不良贷款处置支持政策尽快落地见效,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浙江省浙商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商资产”)副董事长、首席战略官、研究院院长李传全博士在会议上指出,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发展二十余年来,已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行业尚未成熟,这主要体现在部分AMC(资产管理公司)偏离主责主业、AMC之间发展不均衡、发展认知不统一、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上。

对此,李传全建议,不良资产管理行业要以“一个坚定、一个坚守、三个优化”为思路,探索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制度安排的新模式。第一,坚定常态化的行业制度安排,适应我国市场环境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机制运行中的摩擦。第二,坚守行业的功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准确领会、把握政府政策导向及工作要求,切实担负起防化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责。第三,优化行业的运行机制,实现行业监管、司法实践、交易市场三个统一;优化行业主体生态系统安排,对金融机构、持牌机构以及非持牌机构实施分类管理;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健全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失信惩戒机制,优化司法环境,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会议上,《复旦-浙商2023年中国不良资产行业发展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在《报告》中,作为总指标的不良资产行业景气指数体现了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并下设一、二、三级指标。各级指标的选取从价格、成交规模、流动性等不同维度反映不良资产的行业特征,深入分析了不良资产行业的基本状况,并会根据不良资产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同步更新与调整。同时,《报告》还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比展示了指数成果,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以及全国不良资产的指数结果比较。

(编辑:夏欣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