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是累及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四种牙周支持组织的慢病感染性疾病。中医称之为“牙宣”“齿动”。35岁以后较多见,起病缓慢,病程长。

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患区牙龈充血水肿甚至溢脓,颜色呈鲜红或暗红色,咀嚼食物或刷牙时容易出血。晚期深牙周袋形成后,牙松动移位,咀嚼无力或疼痛,甚至发生急性牙周脓肿。还可伴口臭,牙龈萎缩,对温度敏感,食物嵌塞等。

应提示患者待牙周炎症消退后,及时到口腔科进行牙周洁治,以防反复发作。

从传统中医角度看,牙周炎属“牙宣”、“齿动”等范畴,病位虽在齿,但与外邪侵袭、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主要有风火上攻、胃火炽盛的实热证,及肾阴不足、气血不足的虚热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网络

治疗原则

牙周炎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应早期治疗,能使病变停止发展,牙周组织可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因为其预后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牙周炎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首先是除去牙龈上方的牙石(医学上称为龈上牙石),然后除去牙周袋内的牙石(即龈下牙石),并刮除牙周袋内含有大量细菌毒素的病变牙骨质,经过这些治疗后,牙龈红肿可以消退,牙龈出血和牙周袋溢脓可消失。

形成牙周袋后,通常对牙周袋进行药物处理,可在牙周袋内置入各种药物,如碘甘油、复方碘液或抗菌药物,使牙周袋内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消灭牙周袋的各种细菌,达到杀菌、消炎和收敛的作用。对于病情严重,牙周组织破坏较多,无法保留的患牙,则需拔除。除局部治疗外,症状明显严重者,可采取全身治疗,即口服抗菌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等。

中医治疗方面,实热证需驱散外邪,以疏风清热、清热泻火为治疗原则;虚热证需补益,以滋阴清热、益气养血等为治疗原则。外用药主要起到局部清热消肿、解毒止痛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网络

常见西医用药

(1)外用局部用药

包含:碘甘油、过氧化氢溶液

(2)抗厌氧菌用药

包含:甲硝唑、替硝唑

西药相互作用提示:

① 甲硝唑避免与酒精/含酒精的药物同时合用,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常见中医用药

(1)清热泻火(适用于实热证,牙龈肿痛、出血,伴有烦热,喜冷饮,多食易饥,口臭,便秘等)

包含:牙痛宁滴丸、齿痛消炎灵颗粒、丁细牙痛胶囊、牛黄清火丸、牛黄解毒片、三黄片、一清胶囊

(2)滋阴清热(适用于虚热证,牙龈溃烂,牙齿松动,伴有头晕,耳鸣,腰酸,手足心热等)

包含:口炎清颗粒、养阴清肺丸、百合固金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补肾固齿丸

(3)牙龈用药

包含:复方牙痛酊、桂林西瓜霜、蜂胶牙痛酊【中西药复方制剂,含甲硝唑】

中药相互作用提示:

①相同成分占比超过50%的中成药不建议联用,以避免重复用药。

如:咽炎清片——肿节风分散片

②清热药与补益药不建议联用,以避免药性冲突。

如:牙痛宁滴丸——补肾固齿丸

③含特殊组分的中成药不建议联用,以避免不良反应风险。

如:

牙痛宁滴丸(青木香)——养胃宁胶囊(青木香)

牙痛宁滴丸(细辛)——齿痛消炎灵颗粒(细辛)

中西药相互作用提示:

蜂胶牙痛酊含有甲硝唑,不宜与硝基咪唑类药物联合使用。

如:替硝唑片——蜂胶牙痛酊(甲硝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网络

代表药品

· 甲硝唑片

【规格及用量】片剂,每片0.2g。成人用量一般是200mg,每日3次;儿童100mg 每日3次,或遵医嘱。

【适应证】用于厌氧菌感染的治疗。

【不适用人群】有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和血液病者禁用。

【药师交代】

①通常使用疗程为3~7天;

②本品的代谢产物可使尿液呈深红色;

③服药后可能出现口中金属味;

④用药后可能发生胃肠道不适,餐中或餐后服用可减少胃肠道反应;

⑤在用药期间和停药后1周内,禁用含乙醇饮料或药品。

· 补肾固齿丸

【成分】熟地黄、紫河车、骨碎补(盐水炙)、枸杞子、鸡血藤、野菊花、牡丹皮、郁金(醋炙)、丹参(酒炙)等18味。

【规格及用量】丸剂,4g/袋×8袋/盒,每盒可用4天。

【适应证】用于肾虚火旺所致的牙齿酸软、咀嚼无力、松动移位、龈肿齿衄;慢性牙周炎见上述证候者。

【不适用人群】外感患者。孕妇。

【药师交代】不宜与解表药同服。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不要吃过硬食品。过程中。

针对容易出现牙周炎的患者,应注意预防和减少全身性疾病,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从而增强牙周组织的抗病能力;努力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坚决戒除对牙周组织有害的不良习惯如吸烟、饮酒、单侧咀嚼等。

同时要注意特殊人群;

蜂胶牙痛酊: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禁用。

牙痛宁滴丸:肾脏病患者、孕妇、新生儿禁用。

补肾固齿丸:孕妇禁用。齿痛消炎灵颗粒:孕妇禁用。

*本文部分内容仅供药学相关专业人员参考阅读

本文编者信息

- 本文内容节选自出版图书《社区药师案头手册》 “ 口腔疾病 ”章节

- 本书由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组织编写

- 本书主编:康震、刘治军、金锐

- 章节参编:王珺、陈頔、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