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废除了殖民者强加给我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复了不少领土。

但对于香港,我们却没有乘胜追击、一举收复,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里面是毛主席的大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顾历史

1949年,我党取得解放战争最终胜利,国民党反动派败走台湾。

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一声巨响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华民族终于从屈辱的近代史中站了起来。

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废除列强,强加在我国身上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并收回被列强霸占的领土,如大连、旅顺、新疆等地,而香港也是其中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战败,清朝大臣琦善私自与英国签订了《穿鼻草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英军也于1841年1月26日登陆并占领香港岛。然而清政府得知后不承认这一草约,并把琦善革职。

这一消息传到了英国耳朵里,英国就火了,连夜扩大了本该结束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一路先后攻占厦门、宁波、上海等地,最后抵达南京,直指皇城。

看着英军即将兵临城下,清政府慌了,赶紧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正式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英国与清政府又陆续签署了《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打着租借的幌子。

在1898年彻底将香港岛全境收入囊中,香港岛也开启了漫长、屈辱的被殖民历史。

然而,到了1949年,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之际,我国却没有顺势解放香港,而是等到了52年后才迎来香港回归,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峻形势

其实在1949年,四野司令员林彪在追击国民党反动派残部时,一路上渡长江、收广州,势如破竹,正准备顺势收复香港,不料毛主席下令:止步深圳河。

一向主张乘胜追击的毛主席下达了这样的命令,这是为什么呢?主席又有着怎样的打算呢?

毛主席之所以作出这一决定,是从多方因素考虑的。其一,英国统治了香港百余年,香港给英国带来了巨大利益,英国不愿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初,英国占领香港就是看中了香港本身巨大的经济价值,和临近当时清政府唯一通商口岸——广州的特殊地理位置。

再加上香港对于清政府来说地理位置偏远,自然人烟稀少,更便于英国管理。

此外,统治香港的这些年里,英国在香港的根基已十分深厚。对于这一块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香饽饽,英国是无论如何都不愿放弃的。

对此,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在议会上大放厥词,声称我国要想收复香港就得先从他的尸体上跨过去。由此可见,当时英国对我国收复香港一事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是当时的我国实力未强,收复香港不合时宜。那时我国正值新生,对内面临着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一堆烂摊子。

经济瘫痪、民心涣散等,对外还要提防国民党反动派伙同列强卷土重来,威胁政权,实在是分身乏术。

如若我们在香港事情上与英国起了激烈冲突,到了难免一战的时候,对我国无疑是莫大的打击。

我国就算战胜英国、如愿收复了香港,也必定元气大伤,到那时,如果国民党反动派趁机钻空子,我们将会非常被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三,就当时香港的实际情况来说,回归也是困难重重。从英军登陆香港到1949年,香港已经被英国统治了108年。

上到政治模式,下到经济体制,都遵循着英国的路线,过着还算不错的生活,香港人民的回归积极性也就自然不高。

而且在漫长的殖民历史中,港民的思想也被逐渐西化了,对祖国的感情并不深厚,也不像内陆人民一样对殖民者深恶痛绝。

如果当时强行收回了香港,说不定还会适得其反,造成不好的后果。除此之外,当时的香港已经实行了多年资本主义经济,一时半会也无法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当时的我国对资本主义经济却是反对的,全国上下一片打倒资本主义的口号,这对于香港也是不友好的。

正是有着多方复杂因素的影响,才让毛主席觉得此时收复香港并不合适,因此暂缓了收复进程。

但暂缓归暂缓,却也不是什么都不做。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平四方,收复了许多被列强霸占的领土。

这一举动,英国是看在眼里的,看着我国强硬的军事实力,英国也有所忌惮。

他们霸占着我国的香港,觉得我国早晚都会来收拾他们,因此惶惶不可终日,当时香港港督葛量洪更是做好了成为最后一任香港总督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葛量洪最终没等来解放军跨过深圳河的号角,却等来了办公桌上中共中央递来的三项和平协定。

对于香港,中共中央虽然决定暂缓收复进程,但还是有三项要求:

第一,英国不能在香港进行或让香港参与反华活动,第二,英方不能在香港驻扎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别国军队。

第三,英国要保证中国来港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只要做到这几点,香港还是可以保持现状。

英国收到这一消息后可谓是十分高兴,与香港带给英国的利益相比,这点条件根本不值一提,于是英国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谋远虑

对此,面对外国记者的采访,毛主席曾明确表态:我们现在没有要英国立即归还香港的要求。

中国这么大,许多地方都才回归祖国怀抱,需要好好管理。我们不急于先要这块小地方,这件事情将来可以两国协商解决。

毛主席的这一战略决策不仅给两国之间留有余地,让我国得以保存实力,还展示出了我国对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强硬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扬我国国威,震慑英国与世界列强,不费一兵一卒便为日后香港的回归打下基础,可谓是深谋远虑,一举多得。

而事实证明,就算香港回归,管理香港也绝非易事,倒不如先将自身发展起来,到了合适的时机再迎接香港回归。

不仅如此,由英国继续管理香港,对于我国来说,其实也不全是坏事。新中国成立之初,作为世界上少有的社会主义国家,自然不受资本主义阵营待见。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否认新中国政权,并对新中国采取经济制裁、外交孤立的政策,导致新中国就陷入了一种孤岛状态,与国际社会失去了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此时,我国香港由英国继续统治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在孤岛状态下,香港是我国与国际的交流平台,不少国际信息的获得和传达都是来自这里。

英国当初之所以选择霸占香港,也是看到了香港的特殊性,将香港用于其贸易交往。而有交易,就会有信息。

香港在英国的操纵之下也逐渐发展成一个国际性、多元性的都市,我国也可以合理运用这一特点,成为我国外交破冰、逐步发展的一大助力。

在此之后,我国力求发展,实行改革开放,国民经济稳步上升,综合国力也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更是今非昔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我国逐步改变思想,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求发展。

国家一步步走向繁荣的同时,国民素质也在慢慢提升,大家也不再觉得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就是洪水猛兽,国家统一的愿望也变得十分迫切。

恰好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香港租约即将到期,此时的我国有实力、有底气,正是收复香港的大好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同志便向其提出了收回香港主权的要求。虽然起初遭到拒绝,但我国并没有放弃。

经过中英双方多轮谈判,英国最终同意采用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将香港主权归还给我国。

1997年7月1日,飘扬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大会堂冉冉升起,掌声雷鸣的同时,香港正式回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一个国家要想越走越远,光有军事实力是不够的,还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清醒的头脑。

毛主席的战略思维在这一点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也正是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才能提升实力、逐渐强大,最终如愿以和平的方式收复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