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阐述:

1、元仁宗为什么称呼僧伽为“泗州张菩萨”

公元1279年,元仁宗下旨命”各路里各修一座损坏了的旧寺,又交修理三十九处有舍利的塔儿,并泗州张菩萨盖来的塔儿。“由此促成泗州塔之重建。那么,元仁宗为什么会去称呼僧伽大士为“泗州张菩萨”呢?

一般认为,宝卷大致是元末明初流传到靖江地区的,而宝卷主要是口口相传而成,靖江地区有一部著名的宝卷《大圣宝卷》。其中就是说的张菩萨。

故事发生在元成宗时,泗州单州府韦林县魏岳村张举山夫妇为富不仁、中年无子,后改恶向善。同时,玉皇大帝三太子犯了错,观音做主将他下凡投胎到张家,取名张长生。观音恐他贪恋功名忘却修道,将其玲珑心换成愚昧心。长生从此痴傻,做出各种打猎杀生、欺僧辱道的出格言行,观音与之比箭收服长生,并设四门地狱使长生心生恐惧,当场拔光头发,愿受皈戒,法名裕缘,在白云高山上修行。

当时有三个水怪结拜姐妹。其中北海鲇鱼精作怪,掀翻高邮坝,水淹泗州城,连张天师都被打败了。裕缘和尚在观音的帮助下,从玉帝那里得了“泗州大圣”的封号和几件宝物,下凡揭皇榜收服鲇鱼精,又被成宗天子敕封为“泗州大圣”。

在这个故事的逻辑中,玉皇大帝的三太子,本就该姓张。因为玉皇大帝本尊就是张姓,《西游记》第五十二回孙悟空自报家门时说:“老君又使金刚套,把我擒拿到上方。绑见玉皇张大帝,曹官拷较罪该当“。所以观音将玉皇大帝三太子投胎后取名为张长生,也是有理有据的。

这个玉皇大帝三太子投胎而成的张长生,出家成了和尚,最后被玉皇大帝和元代天子同时封为”泗州大圣“。也就是同时获得了神封与官封。成了铁案。由此,张长生,既是和尚,得观音的普渡,得以除妖成圣,自然也可以俗称菩萨,而成为张菩萨。而这个张菩萨最后又正是神界与人间共同确认的”泗州大圣”。由此,把泗州大圣说成张菩萨,也就没毛病了。

《西游记》中,也有个南赡部洲盱眙山蠙城(即泗州)的大圣国师王菩萨,“神通广大。他手下有一个徒弟唤名小张太子,还有四大神将,昔年曾降伏水母娘娘。你今若去请他,他来施恩相助,准可捉怪救师也。”,在这个叙述中,姓张的是小张太子,不是泗州大圣,而是泗州大圣(大圣国师王菩萨)的徒弟。也就是说,元仁宗嘴巴里的张菩萨,在西游记中,张这个姓,归了小张太子,菩萨两字,落实到了泗州大圣身上。张菩萨的称呼,被分裂了。

《西游记中》有一段“小张太子”的自报家门:

祖居西土流沙国,我父原为沙国王。自幼一身多疾苦,命干华盖恶星妨。

因师远慕长生诀,有分相逢舍药方。半粒丹砂祛病退,愿从修行不为王。

学成不老同天寿,容颜永似少年郎。也曾赶赴龙华会,也曾腾云到佛堂。

捉雾拿风收水怪,擒龙伏虎镇山场。抚民高立浮屠塔,静海深明舍利光。

楮白枪尖能缚怪,淡缁衣袖把妖降。如今静乐蠙城内,大地扬名说小张!

所以,陈泳超敏锐地指出,《大圣宝卷》中的张长生,在《西游记》中,也因为小张太子”因师远慕长生诀“,而得到了关联。但是宝卷中的张太子是玉皇大帝的太子,而西游记中的太子是流沙国的太子,宝卷中的张菩萨本尊就是泗州大圣,而西游记中的张长生则是泗州大圣的徒弟。

巧合的是,元代杨景贤杂剧《西游记》第五本第十七出“女王逼配”中有云:

【寄生草】直裰上胭脂污,袈裟上腻粉香。似魔腾伽把阿难摄在淫山上,若鬼子母将如来围定在灵山上,巫枝祗把张僧拿住在龟山上。不是我魔王苦苦害真僧,如今佳人个个要寻和尚。

在元代杨景贤杂剧《西游记》中,降服泗州水妖巫支祁的,正是张僧,张僧,也可以俗称为张菩萨。也就是说,既然降服巫支祁的理应是泗州大圣,同时,他既然也叫张僧,那么泗州大圣是张菩萨,其实在元代就已经很有市场了。所以元仁宗张口将泗州大圣称为张菩萨,也并非口误,也不是心血来潮。

由此,我们也可以反推,《大圣宝卷》故事发源成熟的时间,或至少在元代。因为他的内在逻辑,比《西游记》更符合元代皇帝嘴巴中的陈述逻辑。而元仁宗嘴巴里认为泗州大圣叫做张菩萨的观念的获得,非常可能来自于杂剧之类的戏剧表演。

泉客山人藏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元仁宗痴迷杂剧

元代时期,通过选择性的廷辩,佛教总体上占据道教上风,藏传佛教一枝独秀,成为国师来源,在社会地位上也高人一等,“凡民殴西僧者,截其手;詈之者,断其舌”,而朝廷对汉地佛教则总体上采取宽松政策。

元仁宗十分喜欢戏剧表演,延佑二年(1315)他还甚至准备提拔伶人曹咬住为礼部尚书。《元史-张珪传》记载:

“延祐二年,拜中书平章政事,请减烦冗还有司,以清政务,得专修宰相之职,帝从之,著为令。教坊使曹咬住拜礼部尚书,珪曰:“伶人为宗伯,何以示后世!”力谏止之”。

那么,曹咬住所担任的教坊司是负责的什么工作呢,在本次事件发生的延佑二年(1315)之前二十七年的至元二十五年(1288),教坊司属礼部,下辖两署一库,掌兴和署、祥和署,广乐库。其中的兴和署就是“掌杂扮队戏一百五十人。”杂扮自宋杂剧时代就与“艳扮”、“正杂剧”一起成为杂剧的主要演出结构,杂扮的形式最为搞笑,比如喜欢模仿嘲笑乡下人进城,所以可见,元仁宗偏好的曹咬住,非常可能就是杂剧的著名表演艺术家。

因为皇上虽然喜欢杂剧,喜欢杂扮,但是假设关系不够亲近,也是难以要去将一个戏子举荐为礼部尚书的。比如元末明初的杨景贤和贾仲明都是著名杂剧作家,前后当过明成祖的御前侍从。但是,这两个作家的得宠,其实还是因为贾善作宴会即景之作,杨擅长猜谜索隐,陪皇上玩得尽兴,这才是成为天子宠臣的缘由。

元仁宗固然未必一定是从杨景贤杂剧《西游记》中去接受泗州大圣是张菩萨的知识,因为元亡之时,杨景贤大约才二十五岁左右,但是如果从仁宗偏好杂剧表演的角度,去推导他大概率可以从杂剧宝卷一类的文本中获得此类知识,也是顺理成章的。

3、不是文物维修,是政治维修

元仁宗嘴巴里喊泗州大圣为张菩萨的那次,正是要重修普照王寺塔,而那次重修,自延佑二年七月开始,到延佑四年七月二十四日功成,历时二年。官府尽力,动作很快。为此,元仁宗还让赵宋后裔赵孟頫奉旨撰写《重修大圣寺灵瑞塔碑记》。

学者普遍认为,赵孟頫在元代最为恩遇之主,即元仁宗。元仁宗感慨唐皇之有李白,宋皇之有苏轼,自己觉得,自己现在有了子昂,也可以与前皇并列了。可见恩遇无二。那么,撰写《重修大圣寺灵瑞塔碑记》的赵氏子嗣,岂能不明白在赵宋成为天下五大寺庙之一的普照王寺所供奉的泗州大圣,按照正经的说法,不是什么张菩萨。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这次重修,并非是文物维修,也是一次政治维修。文物维修需要修旧如旧,而政治维修,其目的,则是要旧桃换新符。元仁宗对护佑了赵宋王朝的泗洲普照寺塔的维修精神,是按照西蕃样重建。”上仪瓶钵,下应座具,八部森列,万神拥护”,原先的高耸古塔,成了钵状的北海白塔。这让人想起了杨琏真伽在南宋都城的政治维修。

他盗掘宋陵,以断南宋风水龙脉,以及裹取诸帝骨骸,在临安故宫中“筑一高十三丈的白塔压之,名曰“镇本”。它也是元代杭州南宋故宫五寺和飞来峰佛教造像的发起人和主持人。文献纪载,“宋亡,有司封鐍以行。明年,民间失火,飞及宫室,焚毁过半。后十年,西僧杨琏真伽言于朝,即其基为佛寺五”。飞来峰中密教造像的所在尤多,也是元代对宋朝文化的一次政治维修。也是一次政治文化的“镇本”。

从这个角度,普照王寺塔都变成了西蕃样的钵盂,那么,僧伽成不成张菩萨,又有什么打紧,作为本来就被镇本、被改造的赵宋后裔的赵孟頫,就算得到了主子的恩遇,又哪里敢多嘴介入这种敏感的政治维修的文化工程呢?

3、被打散了架子的士大夫们

元代时期,中原古塔成了钵盂,皇上嘴巴里的泗州大圣,成了杂剧宝卷中的张菩萨,而元代作为整体的士大夫群体,则已经成了九儒十丐之流而斯文扫地。所以,原本政府的主导、士大夫的意见,都已经解体,整个社会,处于糅杂的民间生长状态。既没有政府引导你僧伽该叫啥,也没有知识分子面对僧伽称呼,去规避啥,引导啥,你爱叫啥就是啥。

万回花钱挂 胡坚藏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废墟

出于种种原因,元代以降,到明清时期,泗州大圣的信仰,也真的式微了。其中原因,我们此后会专题阐述分析。

《水浒传》中,有一段李逵去自己老家沂水县搬取老母上梁山,中途经过泗州大圣庙的一段叙述。李逵是沂州沂水县人氏,与朱富朱贵李云是同乡。宋代沂州离泗州略等于临沂到泗县。如今驾车需要三四个小时。书中叙述道:

这里只说李逵怕李达领人赶来,背着娘,只奔乱山深处僻静小路而走。看看天色晚了。但见:

暮烟横远岫,宿雾锁奇峰。慈鸦撩乱投林,百鸟喧呼傍树。行行雁阵坠长空,飞入芦花;点点萤光明野径,偏依腐草。茅荆夹路,惊闻更鼓之声;古木悬崖,时见龙蛇之影。卷起金风飘败叶,吹来霜气布深山。

当下李逵背娘到岭下,天色已晚了。娘双眼不明,不知早晚。李逵却自认得,这条岭唤做沂岭。过那边去,方才有人家,李逵扒到溪边,捧起水来自吃了几寻思道:“怎地能勾得寄希望于水去把与娘吃?”立起身至,东观西望,远远地山顶上见个庵儿。李逵道:“好了!”攀藤揽葛,上到庵前。推开门看时,却是个泗州大圣祠堂。

万回哥-弥勒佛对钱 胡坚藏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水浒世界中,李逵所遇见的,也是书中唯一的一座泗州大圣庙宇,是在一个人迹罕至的沂岭的山顶之上,周围没有人家,攀藤揽葛,破败不堪,门前的石香炉也已经倾颓,根本没有香火。而岭下山路,也是茅荆夹路,古木悬崖。这个理应吸引信众礼拜供奉,香火缭绕的寺庙,现在却成了虎狼横行的荒蛮乐园。这正是泗州大圣从晚唐到北宋南宋信仰繁荣转折,到元代之后,逐渐退出主流文化视野的一个生动写照。

怪不得明代茅元仪也感慨泗州大圣信仰“今则寂然矣”,认为“盖此等事有气运,不能今古如一也“。明清时期的泗州大圣信仰,从地理上,趋向东南沿海,从层面上,走向民间,从称呼上,走向泗州文佛。

从这个角度,我们说泗州大圣题记花钱的年份,因为晚唐五代尚无此准确称呼,而元代则已经信仰衰弱,所以总体在两宋之间,也大致是可以信从的。

关于僧伽的历史文化艺术图像演变,且听下回继续分解。谢谢大家。

原创版权,违者必究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感谢玄商拍卖资料支持

欢迎转发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