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兰陵王高长恭。

长得帅,有时候的确也是一种罪过。兰陵王长得实在是太帅了,以至于任何一个人看到了他,都不免多看两眼,不管男女,对高长恭的长相都没有任何抵抗力。

这样一个人,还出生在北齐王朝,是北齐太祖高欢的孙子,北齐文襄帝高澄的儿子。不过可惜的是,高欢和高澄生前都没能做皇帝,因此高长恭的处境就比较尴尬了。

如果高长恭的才能一般般,那么也就泯然众人,跟北齐其他皇族一样,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好了。可问题是高长恭是个特别能打仗的小伙子。

这家伙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胆子很大,上了战场就不要命。因此被称之为北齐的柱石,只要有高长恭在,那么北齐就可以高枕无忧。

由于长得太帅,因此高长恭每次打仗都要把自己的脸用面具挡起来,这种怪癖后来居然还被人修改成为了一支戏曲,叫《兰陵王入阵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高长恭过分突出的表现,因此他成为了北齐举足轻重的将领,甚至被任命为大司马,统领全国军务。

这样的人,当时要想篡位,其实具备了很好的条件。不仅才华出众,而且手握重兵,最关键的是,他还是老高家的嫡系子孙。

不过问题也就出在了他的身份上,因为高长恭是高欢的孙子,高澄的儿子,所以他完全拥有继承权,再加上他在军事上卓越的表现,渐渐引起了北齐后主高纬的反感。

为了不惹麻烦,高长恭开始在军中贪污受贿,把自己的名声搞臭,而且生了病也不去治理,就是希望让高纬看到自己无心谋夺帝位的样子。

可惜有了司马懿这位老前辈在前面走着,人心似海这种事情也就见怪不怪了。谁知道你高长恭是不是在隐忍呢?是不是在等待一个好时机谋反呢?

因此在高长恭33岁那一年,高纬让人送来了一杯毒酒,结果了他的小命。高长恭临死都没有做出过反击,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北齐的安宁。可惜北齐也就葬送在了高纬的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蓟辽总督袁崇焕。

关于袁崇焕的事情,其实历史上已经争论了三百多年,到现在还在争论不休。不管你提出什么样的想法,总归都会有人反驳你,这就是袁崇焕这个人最厉害的地方。

且不论这位老兄是不是个忠臣,只看看他当时的实力和做的事情。当时袁崇焕担任了蓟辽总督,手握大军15万左右,全部都是明朝最精锐的人马。

我们看后期吴三桂手握5万关宁铁骑,就跟李自成10万精锐打得不相上下,可见袁崇焕当时这15万人马,有多么强大。

而且他镇守的辽东,距离京城是相当近的,如果这哥们真的要造反的话,10个崇祯也搞不定袁崇焕。毕竟大明朝号称百万雄师,战斗力实在是稀松平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崇祯和袁崇焕之间,本身就无法构筑起一道信任桥梁。得不到皇帝的信任,你这个官也甭想做好了。

本来袁崇焕夸下海口,打算5年平辽,也就是5年之内,把辽东的后金集团给灭了。崇祯大喜过望,因为辽东太烧钱了,早灭掉早省钱。

可是袁崇焕一到了辽东以后就傻眼了,除了防守,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因此袁崇焕任职的1年半时间里,一直都在努力防守。

可这就让崇祯很失望了,说好的5年平辽呢?结果1年半的时间,崇祯就不信任袁崇焕了,果断把他抓到京城给宰了,还安了那么多罪名,处以凌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凉国公蓝玉。

朱元璋打天下时期的那些猛将,一个个在朱元璋晚年都去世了。因此到了洪武二十一年的时候,朱元璋想要再次征讨北元,只好启用后起之秀蓝玉

蓝玉也是跟随朱元璋一路闯荡过来的,只不过他的年纪比较小,比徐达、汤和这些人小了一辈,因此这个时候正是用到蓝玉的时候。

当时蓝玉手握15万大军,从大宁出发,在捕鱼儿海附近大败元军,俘虏了北元的妃嫔、皇子、公主足有百人之多。其余官吏3000多人,人口7万多人。

等到蓝玉班师回朝以后,那朱元璋叫一个高兴啊,把蓝玉比作是汉朝的卫青,唐朝的李靖,并且册封蓝玉为凉国公。

而这个时候的蓝玉,在军中已经树立了绝对的威信。他收养的义子就有上百个,全部都是军中的军官,如果这家伙要造反的话,朱元璋是真的拦不住。

可是你蓝玉再怎么说,也是太嫩了,朱元璋毕竟是老谋深算。他知道蓝玉有功高盖主的意思以后,果断将蓝玉五花大绑,并且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

蓝玉在军中的所有力量,也都被朱元璋给灭了,所受到牵连的人多达1.5万人,全部被朱元璋给诛杀了,太狠了,不过不狠也不能叫朱元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抚远大将军年羹尧。

雍正登基以后,发现康熙并没有彻底解决西北混乱的问题。昔日跟清朝关系比较好的罗卜藏丹津,居然也打算自立为王,占着青海就打算建立国家了。

这哥们有些想不开,不过雍正会想办法教他做人。当时的八旗兵战斗力已经是每况愈下了,没办法,贵族嘛!哪里能让他们亲自上战场呢?

因此这个时候雍正就想到了川陕总督年羹尧,他虽然是进士出身,但是一直都在带兵,30岁左右就做到了四川巡抚的高官,由于跟雍正关系比较好,所以等到雍正登基以后,就打算启用年羹尧平定叛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羹尧当时带了20万大军前去平叛,全都是精锐部队。这支军队如果挥师攻打京城,那雍正是真的要下台了。

不过年羹尧感念康熙、雍正两位帝王的知遇之恩,是没有做出这种事情的。结果我们也都知道,年羹尧成功平定叛乱。

可打这儿以后,年羹尧这位大哥开始骄傲自满了,甚至不太把雍正放在眼里。雍正很生气,后果自然也就很严重了,所以年羹尧就被雍正给赐死了。

参考资料:《北齐书》、《明史》、《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