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好的时候是我们选择公司,大把的机会随便挑,如今学历贬值,人才过剩,风向完全转变了,求职的主动权在企业的手上。

近日,一篇来自京东员工的发帖引起了广泛关注。他问道:超过35岁的大龄码农年龄大了又不是傻了,残疾了,在当今经济寒冬中为什么获得不了与工作3~5年工作经验的年轻人同等的面试机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这位京东员工的疑问直指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年过35的码农为何在职场竞争中失利?他提到的“年龄大了又不是傻了,残疾了”言辞刻画出职场中大龄码农的无奈和无力感。的确,年龄不是智商的代表,更不是对技能和经验的否定。大龄码农通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厚的技能底蕴,为何却被职场冷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的评论道出了一种普遍观点:大龄码农体力、精力不如年轻人,这导致HR更倾向于选择年轻的求职者。的确,职场竞争激烈,年轻人的活力、弹性确实是他们的优势。但是,我们是否就此忽略了大龄码农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深厚技术功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一位网友提到的身体健康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上有老下有小,的确让大龄码农的工作变得更为困难。但是,这难道就意味着我们应该忽视他们的职业价值吗?职场应该是一个注重综合能力的地方,而不仅仅是年龄的天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网友也说出了同样的遭遇,“32岁都没人理,更别提35岁了”,这反映了如今职场招聘对于年龄的过分关注。难道32岁和35岁就是职业巅峰的终结吗?这种观点实在让人无法苟同。在一些行业,年龄并不是技术能力的唯一评判标准,更应该注重个体的实际表现和潜力。

“性价比不高,你会愿意要吗?”

在职场上,HR往往关注“性价比”,即员工的工作质量相对于薪资是否合适。网友的评论中,提到了35岁以上的码农薪酬较高,加班费劲,出差难以胜任等问题。这确实是一些HR在招聘时考虑的因素。

然而,高薪并不意味着性价比低。35岁以上的程序员通常有更多的经验,能够更快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为企业带来实际的价值。适度的高薪也是对其多年经验的一种体现,是应得的回报。

面试机会有限,怎么破?”

最后,对于大龄码农而言,确实面临着面试机会相对有限的问题。这可能部分是由于企业担心其适应能力不足,但更多的是对年龄的刻板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建议大龄码农可以在简历和面试中更加突出自己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自己在过去项目中的成功经历。

个人觉得在这个信息时代,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才的价值不应该被固化在一个特定的年龄段。

35岁的你是否正在经历职场危机?欢迎评论区留言说出你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