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延汗,这是蒙古历史上无法绕开的一个人。他在明朝中期统治蒙古,6岁称汗,16岁亲政。统一漠南蒙古,在位38年,号称蒙古历史上的中兴之主。在明朝这边,他被称之为蒙古小王子。

44岁的达延汗,带着金戈铁马的神话,以5万多兵力南下,开始和明朝交战。明武宗朱厚照得知以后,兴奋得一塌糊涂,果断带兵5万北上,御驾亲征。

一提到亲征,明朝的那帮大臣一个个都瑟瑟发抖。为啥?因为当初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被瓦剌的也先给俘虏走了一年,大明朝差点丢了北方的半壁江山。

因此这次朱厚照打算亲征,遭到了全体文臣的一致反对。好在朱厚照很有个性,再加上他信任的宦官集团做支撑,亲征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这一场大战中,有很多未解之谜。朱厚照和达延汗的人生,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那么都有哪些细思极恐的事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达延汗的人生终结于44岁。

44岁的达延汗,自认为统一了漠南蒙古,所以便有实力更进一步,有机会重新开启成吉思汗的大业,于是他带兵向南进发。

可是万万没想到,在这里遭遇了明武宗朱厚照的反击。明朝这边称呼这场战争为应州大捷。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们粉碎了达延汗南下的计划,所以必然是胜利的。

可是在同一年,发生了一件震动天下的大事情,那就是达延汗去世了!达延汗这一年才44岁,正值壮年,按道理是不会突然去世。

而且不管是蒙古记载还是明朝记载,都没有达延汗为何去世的文字记录。因此这件事也就成为了一桩历史公案。

我们很难找出达延汗去世的真正原因,但是如果他的去世跟明武宗朱厚照北伐有关的话,那么事情可就大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于说因为应州大捷,使得达延汗在战争中受伤去世。击败对方的军队,就足以让明武宗名垂青史了,可是没想到他还灭了达延汗,这件事可了不起了!

因为达延汗的突然去世,使得好不容易统一起来的漠南蒙古,再次处于分裂的状态之中。因此蒙古此后无力南下,也算是朱厚照的巨大功劳。

这份功劳如果能够记在朱厚照身上,那么对不起,朱厚照绝对可以称之为明朝有作为的君主中的前三名了。这也会让大家对朱厚照这个“荒唐”皇帝,有一个新的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双方投入共计10万大军,阵亡者却只有几十个人。

达延汗本人带着5万蒙古铁骑南下,而明武宗也带着5万大军北上。双方投入的军队至少有10万人之多。

这在冷兵器时代,也算是一场大战了。双方在战场上互相搏杀了5天之久,按照《明武宗实录》,战果的记载如下:

是役也,斩虏首十六级;而我军死者五十二人,重伤者五百六十三人。

这是啥意思呢?简单来说,这一战打了5天之久,结果蒙古大军被斩杀16人,明朝这边被斩杀52人,重伤563人。

10万大军互相斗殴了5天之久,结果阵亡人数,居然还达不到100人,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随便一个冲锋,伤亡人数都可能不止这么点。那么到底为啥出现这种情况呢?

按照朱厚照自己的说法,他还亲手宰了一个蒙古士兵,由此可见,双方阵亡人数,绝对不止这么点,肯定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明武宗要亲征,结果文官集团集体都表示反对。因此恼羞成怒的朱厚照,拒绝携带任何一个文官上战场。

所以说这些记录完全可能是撰写《明实录》的文官成员瞎掰的。那么是什么目的呢?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胡诌一番,以此诋毁朱厚照。

很显然,朱厚照亲征的战果是相当丰硕的,但是没有文官集团的见证人,因此导致了朱厚照这一方不管怎么说,都不会有人相信。

而皇帝实录,当朝皇帝又不能自己翻看,所以文官集团就瞎掰了一个数字,以此掩盖朱厚照在这一战中的战果。

文官集团是非常反感皇帝亲征的,所以用这种方式发泄内心的不满,也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朱厚照没儿子,继位者是堂弟朱厚熜。朱厚熜没有理由去维护堂兄朱厚照的光辉形象,所以这件事也就被默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朱厚照跟文官集团,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一场战争所遗留的记录问题,逐渐显露出朱厚照和文官集团的矛盾。朱厚照是否有杀掉达延汗的可能?战果是否被刻意掩盖?这些都成为了这场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如果以上的推测是真的,那么文官集团就太过分了。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诋毁自己的皇帝,这事儿他们可真敢干。

那么为啥会这样呢?朱厚照有一个很仁慈的父亲朱佑樘。明孝宗朱佑樘就非常听文官集团的话,所以他能够跟文官集团和睦共处。

可是新上台的朱厚照,却是个个性鲜明的家伙。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立刻意识到,这孩子压根就不听话。

于是杨廷和等人以各种教条压迫,想要迫使朱厚照认怂。结果朱厚照倒好,索性不在京城呆着了。

他宁可在豹房吃住,也不愿意回到后宫就寝。后来为了躲避文官集团,他索性在宣府建了一个镇国府,整天在那里办公。

宣府是北方重镇,朱厚照希望效法朱元璋和朱棣,在这里开创不世之功。但是他不允许任何文官集团的人来这里,只准豹房里的人来这里。

不过正事儿他一点都不耽搁,下令必须要将所有奏折都送到宣府来给他审批。这下子文官集团炸毛了,等于说朱厚照废掉了京城的朝廷,自己在宣府成立了另外一个朝廷。

文官集团的成员们,好不容易花了几十年的时间,爬到了应有的位置。结果皇帝索性把这些位置都给架空了,你说他们能高兴吗?因此文官集团和朱厚照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朱厚照的溺亡,与文官集团是否有关联?

皇帝太不听话,这对文官集团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朱厚照不光北伐蒙古小王子,还南征宁王叛乱。

结果在班师回朝的路上,朱厚照泛舟于清江浦,结果在这里船翻了。朱厚照被捞上来以后,身体便不行了,第二年也就去世了,年仅31岁。

这件事虽说没有任何证据跟文官集团挂钩,但是无疑对文官集团来说,是最有利的一件事。因此个性鲜明的朱厚照没了,只不过他们没想到,朱厚照离去后,新上台的嘉靖皇帝朱厚熜,是个个性更加鲜明的皇帝。在他眼里,文官集团都是垃圾!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