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由王家卫执导的电视剧《繁花》成为跨年热播剧,而沪语版更是引起了观众的热议。1月2日晚上,电视剧《繁花》的沪语版在东方卫视晚上黄金档播出,给观众带来一次全新的上海文化体验。

1月2日晚上,电视剧《繁花》沪语版在东方卫视晚上黄金档播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月2日晚上,电视剧《繁花》沪语版在东方卫视晚上黄金档播出

那么,电视剧《繁花》的沪语版为何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如何看待电视剧《繁花》沪语版带给上海方言的积极作用?从剧中演员们的上海话台词,是否反映了沪语作为方言在这些年所发生的变迁?本期的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就此话题采访了上海的语言学家和沪语专家以及沪语人士。

这朵花终于开了,让市民热爱上海话!专家热议沪语版《繁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这朵花终于开了,让市民热爱上海话!专家热议沪语版《繁花》

《上海会客厅》节目

观众盼望看沪语版《繁花》

语言学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忠敏告诉记者:“电视剧《繁花》有普通话版,但是我接触到的不管是上海人还是新上海人,大家还是很盼望看沪语版的,想看看用上海话如何体现上海的嗲和上海文化。”

“电视剧《繁花》这朵花终于开了!”谈到电视剧《繁花》,国家一级文学编辑、故事家、曲艺家葛明铭沪语显得非常兴奋,自电视剧《繁花》从去年12月27日开播以来,每天晚上都要追剧并与老友们分享。

电视剧《繁花》以普通话和沪语“双版”同时推出,让上海人兴奋又激动,很长一段时间,上海本土的热播电视剧没有沪语版配套同步推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电视剧《繁花》沪语版千呼万唤始出来,这种期待所引发的满城热议,人人争说,是自1995年《孽债》播放以来所没有过,也充分说明上海传承与保护得到了社会高度认同。上海话的处境也从“最悲观的时期”正转向“最乐观的时期”。

看看身边的人,看了几集《繁花》后最津津乐道不是什么主题,什么人物性格,什么时代氛围,而是上海话哪能?有自媒体基至专门制作推出了“跟着《繁花》学上海话”“跟着马伊俐学标准上海话”“跟着爷叔学老派上海话”等,电视剧《繁花》和剧中的演员成了学上海话的教科书式作品。其实都有点大惊小怪,言过其实,有点“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沪语版《繁花》,我个人是举双手赞成的!”沪语专家、上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丁迪蒙笑着告诉记者:

沪语版和普通话版我都看了,总体感觉都不错,沪语版说的是地道的上海话,原汁原味的上海人说话的腔调;普通话版本用的是沪普,就是带有上海人说话腔调的普通话。我觉得用沪普要比讲究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要好得多,这里面牵涉到了上海的本土文化。上海人说普通话,应该就是带上海腔的这种语音,这种语音全国的观众大多数都能听懂,那就可以了。

沪语版让大家都来说上海话

“我是非常期待这个沪语版电视剧的播出的,因为二十多年来自己一直在致力于传承和保护上海话。”丁迪蒙向记者坦言,作为沪语专家,丁迪蒙一直在做沪语朗读和沪语文字的培训工作。

沪语是海派文话的根脉,现在的孩子会说上海话的人不多,成人也都被带着说普通话了,所谓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沪语再不重视就真的是岌岌可危了。前两年电影《爱情神话》一部分台词也用了上海话。前些年还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版过沪语版的《黑猫警长》,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只要大家重视,大家都来说上海话,上海话的根脉就留住了。

12月30日晚上,《繁花》剧组来到上海图书馆东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月30日晚上,《繁花》剧组来到上海图书馆东馆

12月30日晚上,《繁花》剧组来到上海图书馆东馆,胡歌、马伊琍、陈龙三位上海演员与读者公开见面。浦东海派旗袍文化联谊会理事、沪语朗诵队队长顾敏当天晚上参加了见面活动。作为沪语人士,顾敏告诉记者,10年前《繁花》小说在书店上架(2013年3月出版发行)后,她第一时间和朋友们人手一本看起来:

当时认为如果能拍成电视剧就好了,没想到是用沪语来拍的,新年东方卫视也能看到了,实在是太好了。看了几集,亲眷朋友们都认为几位上海演员,特别是马伊琍、胡歌、陈龙的上海话听上去蛮适意(沪语:让人感觉舒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顾敏表示,这段时间,沪语版《繁花》已成为热门话题,引起了人们对上海话的重点关注,甚至像尖团音、文读白读这类概念的普及程度也一下子提高了不少,这部剧对传承沪语的贡献非常大,传承和保护上海方言已成为大多数上海市民的共识,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期待也相信今后肯定会有更多、更好的沪语影视作品呈现给观众,也希望有更多的优秀专家深度参与,用承载着上海文化基因的沪语讲好上海故事。

陈忠敏个人则认为,通过电视剧《繁花》沪语版的观看和讨论,可以引起大家对上海话和上海本土文化的热爱,也希望文化界和文旅界能以此为契机,促进市民对本土文化和上海方言的喜爱。

演员们的上海话其实勿推板

“实是求是讲,电视剧《繁花》中的上海话总体来说还是勿推板(沪语:不差)的,假使要我打分应该是在85分到90分之间。”葛明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但是也有朋友觉得电视剧《繁花》的上海话听了不满足,一是还有不是读音不够标准,有些词语用得还不到位;二是没有像沪剧、滑稽戏一样讲分尖团音的上海话;三是讲的上海话缺少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味道。迭些观众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有些还点评得一语中的,但是也多少有点“爱之深,责之切”了,第一个问题涉及到沪语顾问的人力资源投入力度和纠错的工作力度还不够,也就是讲“扳皵丝”(沪语:找毛病)来不及扳, “捉老白虱”捉不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迪蒙在反复观看电视剧《繁花》前几集之后告诉记者:

说到沪语版的略有瑕疵,我自己听了一下,剧中前几集当中有一个常用词“如果”,上海人说“假使啊”“真的”,书面话一点,发音也不是“路”,而是“是”的发音。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剧中第一集阿宝开始穿西装,上海人一般会说“着西装”,不用“穿”,如果用“穿”字的话,说穿堂风、穿来穿去。这可能是受普通话的影响,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

沪语版《繁花》为我们上海市民多说上海话,说好上海话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让上海话这个海派文化的根脉得以传承,从这个方面来看,我觉得这些演员是做得非常好的。我的朋友,爱好沪语朗读的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我们都很高兴地听电视剧里的上海话!

电视剧《繁花》在腾讯视频可以选择普通话版、沪语版沪语正在发生时代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繁花》在腾讯视频可以选择普通话版、沪语版沪语正在发生时代变迁

作为语言学家,陈忠敏的专业研究和教学方向包括了汉语方言学,在他看来,上海话其实这些年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他以游本昌等演员的沪语发音为例进行解释:

语言(方言)是有各种变异的,特别是在普通话的强力影响下,上海市区话变异特点非常突出,所以并不能就此指责游本昌的上海话不对,比如他的“剩”有时说文读音,有时后说白读音,韵母文读是eng,白读是ang,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随着普通话的影响,上海话是在不断变化的。

游本昌在剧中扮演爷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本昌在剧中扮演爷叔

对于沪语的变迁,丁迪蒙则以剧中的个别对白为例进行说明:

药和业,还有经常的“常”跟上海的“上”这两个音,现在也分不清了,所以这种都是语言变化的自然规律,这种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都是对的,都是可以这样去说的。

作为曲艺界的专业人士,葛明铭认为:

有人在纠结演员们的尖团音问题。这说明一部分观众对上海话发展历史了解不够,尖团音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巳经基本消失,只有部分土生土长的上海市民、旅居海外的老上海人以及沪剧、滑稽演员、沪语播音员会使用,绝大多数上海市民都不会讲分尖团音的上海话了,而剧中人物的年龄大多数人应该是不太会讲尖团音上海话的。

至于剧中的上海话没有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味道,观众的意见是对的,但要求是太高了,一方面上世纪九十年代距离现在不过三十年光景,上海话有些细微变化,但也只有语言文字研究专家才能辨察和考据,要求演员完全还原到当时那个年代人们说话的语气和腔调,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剧版《繁花》在保护传承上海话方面,让上海人的认同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仅此就值得向电视剧《繁花》致敬!”葛明铭说。

各位观众朋友,侬看过《繁花》原著吗?电视剧版《繁花》,侬会看沪语版还是普通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