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导演的电视剧《繁花》正在各大平台热播。这部电视剧是基于金宇澄先生的同名小说《繁花》改编而来。电视剧改编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这是编剧和导演的二次创作,不必过分拘泥于原著小说。王家卫版的《繁花》,是典型的王家卫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沪语版的电视剧《繁花》,看起来,似乎要比普通话版的好很多。这其实就是味道。如果看王家卫沪语版的《繁花》还觉得不够过瘾,或者,看完了电视剧,也想要看一下小说的话,在小说《繁花》的版本选择上,我感觉,还是应该“一步到位”为好。

我读小说《繁花》,就没有一步到位。我印象当中,这部小说最早是刊登在《收获》杂志上。好多青年朋友们可能也是最近两年才知道《收获》。大抵是因为,《收获》的主编程永新坐镇江苏卫视的文化节目《我在岛屿读书》了。《收获》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是现存的杂志期刊当中,发表小说质量最高的。2023年,贾平凹老师的《河山传》,就是先发在《收获》上,然后再出的实体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读《繁花》,也是先读的《收获》上的版本。后来,金宇澄老师的《繁花》才有了人民文学的版本。人民文学的版本,很工整,《繁花》是什么样子的,就出什么样子的,装帧上,也较为朴素。我人民文学的这本《繁花》,买来,是用来收藏的,当时,好像是48元,原版正价,不打折。小说《繁花》,是具备典藏价值的。

元旦之前,长江文艺的编辑给我寄来一本《繁花·批注本》。编辑说,让我看看这个批注版质量如何,是不是值得收藏一下。编辑还说,如果我觉得长江文艺的这个批注版好的话,可以多送几本,让我留着送读者用。我赶紧拒绝了。拒绝的原因也简单,现在的出版行业,多不景气啊,作为读者,咱们大家应该自己买书看,而不是等着出版社送书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拿到长江文艺的《繁花·批注本》之前,我是有另一种内心活动的。虽然说金宇澄老师的《繁花》当中,有很多沪语的内容,但汉语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各种方言创作,最终都会归入汉语自身的体系当中,方言小说,并不影响汉语阅读,懂汉语的,基本上都读得懂。所以,沪语小说《繁花》,似乎不用批注。

元旦前一天,我拿到这个批注版的小说,读起来之后,我感觉,早前的想法好像不对。这个批注版,不仅仅批注了一些沪语内容,而且是“猛然间出现了第三个人,和读者一起,和作者一起,仨人聊天”。而且,非常重要的一点还是,这个批注的“第三个人”,不仅仅懂沪语,而且风趣幽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江文艺的《繁花·批注本》是金宇澄著,沈宏非批注。好多人知道沈宏非,是从《舌尖上的中国》这个美食系列纪录片当中,他是美食顾问。我知道沈宏非,是从一些专栏杂志上。老沈在很多知名的纸媒上开专栏,专门写饮食男女的内容,风趣幽默,又能一针见血。沈宏非,有点林语堂的意思。

沈宏非有本书,叫《痴男怨女问沈爷》,用“读者来问”的方式,专门回答一些饮食男女们遇到的食色性也的事情。在创作气质上,沈宏非和金宇澄是相似的。金宇澄先生的《繁花》,其实也是《金瓶梅》杂交《红楼梦》的产物,也是食色性也的事儿。王家卫导演的电视剧《繁花》,因为要上星播出,所以,食色性也的事儿,就剩下食了。要找真味道,还得看小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宇澄老师的《繁花》单行本,是金宇澄和读者在聊天,用沪语。金宇澄也是典型的食色性也,聊这些东西,都是信手拈来的。这一次,长江文艺的《繁花·批注本》,有趣就有趣在于,作者和读者之间,进来一个第三人,叫沈宏非,他用批注的方式,参与了这种唠嗑。而且,他参与的非常有意思,风趣幽默,又一针见血。

比如说,《繁花》开局,金宇澄写,“陶陶说,长远不见,进来吃杯茶”。“长远不见”其实是古文小说的词儿,有阅读功底的读者,都读得懂。“进来吃杯茶”,咱们很多非上海的读者,就容易按照自己的意思理解了,这是要泡龙井、碧螺春了。实际上,不然。沈宏非的批注就懂真章了:

旧上海话所谓“茶”,一般指凉白开,放了茶叶叫“茶叶茶”,有茶无茶,外省读者,不可不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批注,不仅干货满满,而且能让读者笑仨时辰,尤其是外省读者。基本上,每一个批注,都是干货,都有着批注者自己的幽默智慧。所以我说,这个《繁花·批注本》是作者、读者和批注者仨人凑一块儿聊闲天了,作者和批注者一个比一个风趣幽默,又都是食色性也的高手,就剩下读者捧腹了。

所以,我建议大家要阅读小说《繁花》的时候,可以选择一步到位的方式,长江文艺的这个沈宏非的批注版,确实值得典藏一下。我看了一下,这个版本,网上卖的,比我当年人民文学的那本还便宜。出版行业确实不景气,我给《繁花》出一次义工,宣传一下,也应该。(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