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8日,在首都博物馆内,以“辉煌中轴”为主题的展览开幕。通过全国17家单位的53件(组)文物,对北京中轴线的壮美秩序、思想源流、历史发展、保护工作等方面进行系统阐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4月23日下午,我在首都博物馆,参观了这个展览。在展厅之中,沙盘模型上,展示了北京城内长约7.8公里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经说道:“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始社会时期,华夏先民已经掌握用测日影来确定方位,逐渐形成“以中为尊”和“象天法地”的观念。在都城的选择上,产生“居中而治”的思想,都城处于国家之中,帝王居住都城之中。

在《尚书·召诰》中记载,召公营建洛邑时,亲自考察,通过占卜,辨正方位,确定城址。经过祭天和祭地,以诰令命殷民开工,成为后世建都所遵循的程序。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建咸阳、长安、洛阳等都城时,均有“象天规划”的文献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晋时期,都城布局有所改变,曹魏邺城开始出现中轴线建筑空间组合,这里的宫城正殿文昌殿、大朝正门和南城墙正门中阳门形成全城纵贯南北的中轴线。随后,六朝建康城、魏晋和北魏洛阳城都有明显的中轴线。

隋唐至宋辽金时期,在都城的中轴线上,汇聚越来越多的礼仪建筑,空间序列的规制日趋清晰,对整个城市的布局和营建起到统领作用。在隋大兴唐长安城中,朱雀大街串联起外郭城、皇城和宫城;在隋唐东都洛阳城内,宽阔的天街将洛河两岸连为一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53年,金海陵王迁都燕京,拉开北京870年的建都史,金中都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部。元代,在金中都东北方向,重新修建新的都城,取名为“大都”。

经过刘秉忠的规划建设,大都由外城、皇城和宫城三重环套而成,按“回”字形布局,外城平面呈长方形,皇城位于外城南部中央,东部是宫城,北部是御苑,西部是太液池等宫殿。皇城后方的海子、斜街、鼓楼一带是重要的商业区。

从外城丽正门,经皇城棂星门,过宫城南门崇天门和北门后载门,纵贯宫城的大明殿和延春阁等重要宫殿,直至大天寿万宁寺的中心阁,形成全长约3.8公里的都城轴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 , 燕王朱棣选定北京为都城 。为了 废除元代的王气 , 将宫殿中轴 线向 东移, 把 皇宫定名为紫禁城 , 凿掉御道盘龙石,建设人工 的 景山。明嘉靖年间 ,为了加强防卫,修建北京外城,平面呈凸字形。

清代, 北京城 格局没有太大变化,形成内城、皇城、宫城、外城四重方城。在中轴线上,从南向北分布着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钦安殿、神武门、景山、寿皇门、寿皇殿、地安门桥、钟鼓楼。

在清代徐扬的《京师生春诗意图》中,描绘了康乾盛世下冬日京师皇城和正阳门外的街景,可以看到中轴线区域内的主要建筑物,包括天坛、社稷坛、太庙、紫禁城等;在清代庆宽的《光绪大婚图》中,展示了紫禁城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可以看到光绪大婚中纳彩、大征、册立、奉迎、合卺、庆贺、赐宴等礼仪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上,天安门成为国家的象征,中轴线上竖立起五星红旗的旗杆。随后,拆除中华门,扩建天安门广场,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东西两侧是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1976年,在原中华门的位置上,修建起毛主席纪念堂。

1990年,北京举办亚运会时,为了连接城市中心和亚运村,从北京二环路钟鼓楼桥引出鼓楼外大街,向北至三环,称为北辰路。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中轴线再次向北延长,成为奥林匹克公园的轴线,东边建造国家体育场“鸟巢”,西边是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2011年6月11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文物工程正式启动。2018年7月4日,确定参与北京中轴线申遗的永定门、先农坛、天坛、正阳门及箭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天安门、社稷坛、太庙、故宫、景山、万宁桥、鼓楼及钟楼等14处遗产点,力争2030年基本达到申遗要求,确保到2035年内实现申遗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下方,观看相关图文——

我是申威隆,陕西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非优秀”毕业生,著名的90后“陕西文博一哥”,被领导和同事们称为“申局”。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关中拍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