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王朝1566》中,海瑞给六必居作注是剧中的名场面。

在倒严行动结束后,六心居改名六必居就成了帝都街头口口相传的经典段子。关于这桩改名的公案,嘉靖本来给出过六合一统、天下一心的官方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奈,民间流言往往比官方通报更具有传播性和生命力。嘉靖盖章印戳的解释明明就摆在那里,但是老百姓们却还是按照自己朴素的认知来解读。

一来二去,人人都忘了嘉靖改名的初衷,个个望文生义、胡乱揣测。

对于这样的乱象,大明上下、文武百官从揣着明白装糊涂,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毕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人生智慧。

只是,海瑞这人爱管闲事。他一到大城市北京,没有探店打卡的热情,也没有柴米油盐的羁绊,径直来到六必居,写下了“产地必真、时令必合、瓜菜必鲜、甜酱必醇、盛器必洁、水泉必香”的二十四字注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瑞的出发点很好,大明上下、天南海北,到处都是关于嘉靖皇帝的流言。所以,他要替君父分忧,为皇上挽尊。

可笑的是,海瑞想给嘉靖澄清正名,但是嘉靖却并不这样想。鉴于海瑞此前是裕王推荐的人,嘉靖下意识地进行了等量代换。

海瑞作注,就等于裕王作妖;裕王作妖,就约等于变相逼宫。正如鲁迅说的那样,中国人的想象只有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海瑞的特殊身份,嘉靖不自觉地就把裕王列为了嫌疑人。于是,海瑞为何要去六必居作注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嘉靖当场咨询徐阶、吕芳两人的看法。

徐阶是个老狐狸,深谙打太极的真谛。这本就是个送命题,无论怎么回答,都不是标准答案。何况,自己还是裕王的师傅,这尴尬的身份就注定了左右难开口、里外不是人。

所以,他兜兜转转、反反复复就是那几句车轱辘话——愚民安知圣心,浮言在所难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话我简单翻译一下,那些沙雕百姓哪里能理解皇上您的段位呢,有点网络谣言很正常嘛,陛下您老人家得淡定。

对于徐阶这样的回答,嘉靖十分不满意。这简直就是用问题回答问题,用会议传达会议。

嘉靖眼看徐阶不想正面回答,于是只能让吕芳来回答这个问题。面对徐阶的甩锅行为,吕芳只能硬着头皮接过来。

吕芳是个实在人,开口就是大实话。他明知道这件事与裕王无关,所以就自然而然地替裕王开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言多必失、物极必反。吕芳越是极力维护裕王,就越让嘉靖怀疑司礼监跟裕王府之间暗中勾连。于是,吕芳没把裕王摘干净,倒是把自己也搭进去了。

怀疑一旦产生,罪名就已成立。嘉靖眼看着吕芳给儿子辩护,心里一万个不开心,于是下了三道圣旨:

一是让裕王抄写海瑞的二十四字注解,然后做成匾额挂到六必居去;二是再次重申东厂、镇抚司归陈洪管理,别人无权干涉;三是打发冯保到朝天观服苦役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三件事看似孤立,实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让裕王抄写注解是打草惊蛇、投鼠忌器,本质上是对他进行忠诚度测试;重申东厂、锦衣卫的管理权,是在打压吕芳的势力;而冯保作为裕王与吕芳的联络人,必定是重点打击的对象。

按照常理,嘉靖如果想敲打裕王、震慑吕芳,最好的办法是让双方自相残杀、反目成仇。嘉靖这样的超级玩家,必然知道什么时间、打什么牌。

把吕芳派到裕王府去传旨,就能轻松实现挑拨离间、借刀杀人的目的,裕王与宦官的战略同盟自然从内部瓦解、不攻自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本来,这是嘉靖施展阳谋的最好时机,但是令人费解的是,他最终派去传旨的人却是陈洪

明明是一箭射双雕、二桃杀三士的绝佳机会,嘉靖为何选择了陈洪呢?

答案很简单,嘉靖不想让吕芳得罪人、背黑锅。冯保进入王府三年多,早就成了裕王的眼线、世子的大伴,是王府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冯保的重要性,嘉靖比谁都清楚。因此,无论派谁去宣旨,这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苦活、脏活。

嘉靖与吕芳,既是主仆,更是家人。从湖北到京城,从王府到皇宫,吕芳一直是嘉靖身边的贴心人、自己人。这份感情货真价实、千金难买。

因此,嘉靖纵使不满吕芳与儿子交往过密,但是仍不愿意将他置于裕王的对立面。在陈洪暴打百官的当晚,嘉靖曾说过,“这样的事。吕芳不会干,朕也不想让他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靖要保护吕芳,陈洪就只能出场。在嘉靖看来,吕芳是自己人,而陈洪只是工具人。

黑锅我来背,梦想他去追。对比吕芳,陈洪是嘉靖的工具,是御用的打手,是无处不在的灭火器,是随时待命的千斤顶。因此,嘉靖才故意安排陈洪到裕王府传旨。

以嘉靖算无遗策的能力,早就预料到了所有的结果——陈洪的遭遇就是最好的佐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陈洪说要带走冯保之后,世子爷第一个不答应,裕王妃还给了他一耳光。一边是皇帝的圣旨,一边是盛怒的王妃,陈洪就这样被架在火上烤。

最终,还是意外出现的张居正帮助陈洪解了围。但是,陈洪与裕王之间,彻彻底底地结下了梁子。

在陈洪带着冯保离去后,张居正与小万历之间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张居正:有些事今天可能做不到,明天就会做到。师傅的话,你听明白了吗?

万历:师傅,你在兵部管兵吗?

张居正:是,臣是在兵部管兵。

小万历:替我杀了那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冯保去罚服苦役一事,小万历愤愤不平。

面对世子爷的愤怒和不解,张居正只能含蓄地说:“有些事今天可能做不到,明天就会做到。

这样的话,即使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也是暗语,但是聪明绝顶的小万历却瞬间就明白了一切。

替我杀了那个人!”皇三代的朱翊钧说得斩钉截铁、霸气侧漏。嘉靖用一道圣旨,让陈洪彻底得罪了大明未来最牛的铁三角组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历,短暂告别了大伴;陈洪,就此被判了死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