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平台宛转廊,绯桃绿柳艳韶光。若云不羡清幽好,何必颜堂曰草堂。”这是清代乾隆皇帝在古莲花池游园时,为花南研北草堂题写的诗句。

公元1745年,古莲花池被改建为皇家行宫。四年后,新任直隶总督方观承对古莲花池进行改建,建造了包括花南研北草堂在内的十二景。古莲花池十二景,每一处景观景色秀丽,且风格不同,成为著名的“莲池十二景”。

图1:资料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资料图

花南研北草堂位于古莲花池濯锦亭西北处,万卷楼东侧的一组硬山布瓦顶的平房。房前为古莲花池的池塘,可以直接欣赏池中流水与周边的石景。这里成为文人墨客一边赏景,一边吟诗的佳地。再加上此处环境清幽,便有了“花南研北草堂”的名字。“花南”为观赏美景的状态。“研北”的“研”通砚,意人坐在砚台的北边,为一种写作的状态。“花南研(砚)北”形容这里适于文人赏景。“草堂”把这里比作杜甫成都的草堂。

花南研北草堂前厅名为“清馀于适”意清净、宽裕、舒畅,是宴请宾客的地方。从方观承所作的“水石自幽赏,笙瑟亦清音。瑶堂悦宾宴,文酒近芳林。古藤方交花,鬘舞力难任。”诗中可以了解到,他曾在这里宴请宾客。古莲花池为皇家行宫时期,乾隆皇帝在这里召见直隶官员。

图2:咸丰九年莲池书院院长黄彭年夫人刘尹玉绘《花南研北草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咸丰九年莲池书院院长黄彭年夫人刘尹玉绘《花南研北草堂》

花南研北草堂后排正房名为“时术斋”,为时时学习的地方。花南研北草堂曾经也是莲池书院的故址。根据莲池书院院长张叙写下的“阆苑重扁水一湾,草元人与草堂闲。十年清景容消受,日在花南研北间。”可以看出,此前有不少学生在这里学习。

花南研北草堂地理位置不仅可以欣赏到古莲花池的美景,从南边看过来花南研北堂与周边亭台楼阁也形成一道古韵十足的美学建筑。这里曾经不仅上演学子每日温习的场景,还留下了文人赏景作诗,宾客满堂等画面。

图3:资料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资料图

花南研北草堂历经近八百年变迁,如今前厅为陶埙艺术馆,后院为祭祀孔子、从事礼乐活动的圣殿,成为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2015年9月,河北省非遗传承人、陶埙制作表演艺术家于连军携弟子在花南研北草堂前厅开设陶埙艺术展馆,长期展出,并于每周末和节假日在后院举办祭祀和诗经礼乐演奏活动,受到海内外游客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