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气温骤降,江南江北一片叫冷声不绝于耳。

那你知道古代的诗人们都是如何形容寒冷的吗?

杜甫说“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寒霜扑簌簌落满身,想给断了的衣带打个结,手指却被冻得僵直,毫无办法。

岑参说“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河流安静得像是凝固了一样,仿佛龙蛇冬日被冻得弯曲瑟缩,无法伸展开来。

卫宗武说“露华凝聚,夜更长、寒压一床衾重”,漫长寒冷的冬夜,寒气就像有实体一样压在被子上,连杯子都似乎因此变得沉重了起来。

然而,相比起“砚冰料峭笔呵频,耸立吟肩雪一身”的诗人们来说,那些在冰天雪地里讨生活的普通百姓,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街边新尸,如白居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卖炭翁,尤袤“流离重流离,忍冻复忍饥。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的流民……

他们感受到的寒冷,才是真正刻骨的冰寒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承宗《渔家》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诗人和画家们笔下的渔翁,往往是充满闲情逸致的象征。

尤其是“江波钓徒”张志和之后,“渔父”就成了隐士的象征,成了万千渴求归隐的文人们的梦。

在他们眼里,渔翁是“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是“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然而现实中的渔民呢?他们早出晚归、撒网逐浪,靠着水中的收成养活一家老小。

明代大学士孙承宗的《渔家》诗,讽刺的就是那些生活在浪漫幻想中的人,不懂得渔民经受的苦难。

画家们喜欢挥毫泼墨,画上一幅《寒江钓雪图》,围观之人多半也会称赞他清寂空明、意境唯美。

但是那些冒着大雪还在江上捕捞的渔民,他们的艰辛与哀怨又与谁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气寒冷,鱼儿越发不肯靠近水面,渔民们忙忙碌碌,却很难有好的收获。

迫于生计,他不停地撒网、划船,撑船篙的手都冻僵了,呵气取暖也不能使它柔软半分。

月亮渐渐升起来了,映照着四野的雪色,天地间不曾彻底黑透,渔民便也舍不得直接归家。

在模模糊糊的光亮中,他艰难的撑着篙,费力的撒着网,希望下一次能有个好收成。

生活在深斋重阁中的士大夫们哪里直面过大自然的险风恶浪,哪里又曾亲自感受到民间的疾苦呢?

他们那些精致的画作,也不过是风花雪月的消遣,是生活中可有可无的点缀罢了。

孙承宗的渔家别出蹊径,道出了渔家的艰难与哀怨,对“文人只识渔家乐”的时弊提出了诘难,格调清新,文句简洁,描摹传神,笔力矫健,是为民请命的好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蒨桃《呈寇公二首 其二》

风劲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

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

显而易见,蒨桃是一位女性的名字。

事实上,诗题中的“寇公”即北宋著名的宰相寇准,蒨桃只是他身边最低微的侍妾。

寇准自幼生活在富贵中,做了官后生活愈发奢侈,府中宴饮歌舞不断。

相传他家中从不用油灯,即使是厨房或厕所,也是彻夜燃着蜡烛。

某日,有歌女表演完毕后,寇准赏了她一束丝绸,歌女却嫌打赏太少,露出不满之色。

蒨桃看到此情此景,写下了两首诗献给寇准,以歌女与织女做对比,委婉又勇敢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平,表达了自己对织女的同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首诗描绘的是织女在冬天织布的场景:

北风凛冽,寒气逼人,一年到头为他人织绫的女子,自己身上却只有单薄的衣裳。

因为太冷了,她不停地对着冻僵的手呵气,想让手变得更灵活一些,才能不让经纬错乱。

她坐在幽暗的窗下,一刻不停地投梭织绫,冰冷的梭子在手中如同一块寒冰。

腊月白天短,光线很快就黯淡下来了,她也无力点灯继续织,所以也织不满一尺绫。

蒨桃身为侍妾,地位也很低下,所以她才能真切地对织女的苦楚感同身受。

一匹绫长达百尺,即使只赏赐半匹,可能也是织女一两个月的辛苦劳作才能织成。

那位妖冶的歌女唱一曲歌就能得这样的赏赐,而赏赐她的宰相更是不把这点东西放在眼里。

蒨桃没有在寇准宴饮时乘兴助乐,而是选择写下两首讽喻诗劝诫,既勇敢又充满同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居易《村居苦寒》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馀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元和八年的腊月,连着下了五天的大雪,竹林柏树多有冻死倒塌的,更何况是那些缺少御寒衣物的农民呢?

此时的白居易,因守母丧回到老家下邽渭村(今陕西渭南县境)。

遍观村里所有人家,十有八九都是人丁稀少的小门小户。

在这个最普通的小村庄,白居易亲眼看到了那些最底层人民的生活:

衣衫单薄连身体都无法遮蔽,更谈不上御寒了!

为了取暖,只能燃起提前准备的荆棘蒿草,苦苦等待着夜间最冷的时间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唐时期,安史之乱对社会带来的毁灭性破坏仍未完全恢复,政治环境却也一日日坏下去了。

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入侵,大唐王朝能够直接控制的地域面积大为减少。

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中不耕而食的人也越来越多,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

重重困境之下,最苦最难、负担最重的群体,变成了社会最底层的农民。

白居易此时的生活也颇为困窘,在元稹等人不时的接济下才好过一些。

但是,他有不漏风的茅屋,有布面的皮袍子,有绵绸做的被子,家中有余粮,也不需要亲自下田劳作。

跟长安城里的同僚们相比,他的日子算是清苦了,但是跟这些饥寒交迫的农民相比,竟然也算得上优渥。

对此,白居易深感惭愧和内疚,以致发出“我是什么人,凭什么过着好日子”的慨叹。

与大部分文人相比,白居易这样能够真正看到底层人民的贫困和苦难,并且感同身受的诗人,属实是极为少见的,因此也显得格外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度创作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