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伊朗伊朗南部克尔曼发生了两次恐怖袭击,造成84人死亡,多人受伤。周四上午,伊朗紧急服务部门负责人将死亡人数从早先的95人下调。伊朗最初表示,以色列和美国肯定是袭击的幕后黑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伊斯兰国组织表示,它在伊朗对纪念索莱马尼被美国暗杀一周年的人群实施了炸弹袭击。IS通过其Telegram上的频道发表了这一声明。该组织随后在其新闻媒体Amaq上发布了两名蒙面男子的照片,称他们对袭击负责。报告称,第一名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在人群中引爆了腰带,第二名炸弹袭击者在大约20分钟后引爆了炸弹。IS称袭击者为“Omar al-Muwahhid”和“Sayfullah al-Mujahid”。这些名字都很普通,很难确定袭击者是伊朗人还是外国人。

然而,周四,伊朗指责以色列和美国制造了爆炸,伊朗总统政治副手穆罕默德·贾姆希迪在X上写道:“华盛顿表示,美国和以色列在伊朗克尔曼的恐怖袭击中没有扮演任何角色。真的吗?狐狸先闻自己的窝。“别搞错了。这一罪行的责任在于美国和犹太复国主义政权(以色列),恐怖主义只是一种工具,”他补充道。

有人认为以色列应该不会与本次恐袭有关,理由是:那些被认为是由以色列对外间谍机构摩萨德精心策划的袭击,几乎都是针对著名核科学家或军事人物的精确暗杀;通过炸毁平民哀悼者来浪费其在伊朗境内宝贵的情报资产,并不符合以色列的利益。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誓言要对袭击做出“严厉回应”。哈梅内伊周三晚间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残忍的罪犯必须知道,从现在开始,他们将受到严厉打击,毫无疑问,将会有严厉的回应。”然而,哈梅内伊的发言极有可能让他代表的政权背负一定的“观众成本”。

观众成本理论(audience cost)由詹姆斯·费伦提出,最初从国际危机的研究中产生。观众成本得以产生有两个假定:1.国际事件是一个公共事件,国内观众可以观察到领导人处理危机的行动和表现, 并且据此来评估领导人的能力;2.在危机处理的每个阶段中,国家都可以有多种选择,可以选择攻击、让步或者进一步将危机升级。假设领导人选择退缩或者没能够兑现自己的公开承诺或者威胁,那么就可能要遭受国内政治观众的惩罚,包括批评、谴责,甚至于被解除职务、罢免等等,这就是所谓的国内观众成本。同时,如果国家还要遭受国际声誉、国家形象等方面的损失,这就形成了国际观众成本。

哈梅内伊的发言将会使其代表的政权付出一定的观众成本,理由如下。第一,谁是恐袭的幕后黑手,查清楚估计都是困难的。“伊斯兰国”虽然公开认领了恐袭行动,但是其真实性尚有待调查,因为不能排除其“认领”旨在获得“观众收益”(笔者模仿“观众成本”造的词),但实际上并非其所为。如果不能及早确定“真凶”,那么伊朗政权将毫无疑问要付出“观众成本”。第二,无论真凶是“伊斯兰国”还是美以,伊朗政权要实现哈梅内伊的誓言都将是极为困难的。因为美以是伊朗的强敌,而“伊斯兰国”是非国家行为体,且分散行动,难以对其进行有效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