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
钱学森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航天工程科学家,获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被授予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及“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空气动力学家崔尔杰院士曾这样评价钱学森:“钱学森是中国两弹一星伟大成就的元勋,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不仅在应用力学、工程控制理论、航天科技、系统科学等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在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军事科学等诸多领域都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
但是,在特殊的年代,钱学森也未能免俗地站出来为时代唱赞歌。比如,在大跃进时代,他就为粮食亩产到底能有多少斤进行过科学论证,并撰文公开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
1958年6月8日的《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亩产达到两千多斤,这是大跃进时放出第一颗亩产卫星。6月12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又报道该社放出的第二颗“卫星”,亩产达三千多斤。
看完《中国青年报》的消息后,时为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心情激动地伏案写下了《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一文,从科学的角度,给予充分肯定,并放开神思大胆想象——粮食备产将会” 是两千多斤的二十多倍“!
当然,钱老的心中也许对自己的话会生出些许怀疑,所以,在文末不忘加上“只要我们有必需的水利、肥料等等条件,加上人们的不断创造”这些必要条件。这也足可以看出他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所特有的审慎与严谨。
现将钱老的 《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的原文转录如下:
“前年卖粮用籍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
这是江西井冈山农民的一首民歌。我们的土地正在农民双手豪迈的劳动中,付給人们更多的粮食。六月十二日中国青年报第一版上发表了一个动人的消息: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继小麦亩产二千一百零五斤以后,又有二亩九分地平均每亩打下了三千五百三十斤小麦。
土地所能給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
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今后,通过农民的创造和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将会大大突破今天的丰产成绩。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丰产量高出很多。
现在我们来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百分之三十作为植物可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这些太阳光能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成自己的养料,供給自己发育、生长结实,再把其中的五分之一算是可吃的粮食,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两千多斤或三千多斤,而是两千多斤的二十多倍!
这井不是空谈。举一个例:今年河南有些特別丰产试验田要在一亩地里收一百六十万斤蔬菜。虽说蔬荣不是粮食,但到底是亩产一百六十万斤!
所以,只要我们有必需的水利、肥料等等条件,加上人们的不断创造,产量的不断提高是没有问题的。今天条件不具备,明天就会创造出来;今天还没有,明天一定会有!
(原载中国青年报)
钱老的文章写得有情有景,有理有据,确实能鼓舞人心。那是个激情澎湃的岁月,钱老的这种兴奋之情,放在那个时代无疑是可以让人理解的。
(图片来自网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