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刘禅按照他的临终遗愿,任命蒋琬为尚书令,执掌朝政,不久以后,又让蒋琬领益州刺史,接着又升任他为大将军,封为安阳亭侯,基本上享受了诸葛亮在世时的规格待遇。
刘禅之所以这么做,除了尊重诸葛亮的遗愿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层原因。你想啊,自从刘备去世以后,整个蜀国都把诸葛亮当做主心骨,诸葛亮刚去世的时候,蜀国上下都有一种不安全、没有依靠的感觉,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集权的人物顶上来,刘禅心里清楚,自己不是那块料,那就必须尽快把蒋琬提到高位才行。
蒋琬没有辜负诸葛亮的厚爱,也没有让刘禅失望。蒋琬本身人就长的仪表堂堂,沉着稳重,在诸葛丞相去世,举国不安的时候,他既没有忧伤的表情,也没有欢喜的脸色,言谈举止和平常一样,这时间一长,大家也渐渐心安下来,都对蒋琬有点服气了。
可蒋琬毕竟不是诸葛亮,诸葛亮那是在刘备落魄时候就追随左右的人,属于蜀国的开国功臣,再加上有刘备临终前的托孤,所以地位非常牢固。蒋琬虽然基本坐到了诸葛亮的位置,可他是从基层被诸葛亮一步步提拔起来的,说一句不好听的话,蒋琬的能力可能只有诸葛亮最了解,其他人并不知道,所以还是有些人在对他有点不同态度的。
蜀国的东曹掾杨戏,为人比较清高傲慢,不太爱跟别人说话,蒋琬有事找他聊的时候,他也是沉默不语。这也许并不能说明杨戏对蒋琬有意见,可蒋琬身边的人却不这么看。有人就对蒋琬讲了,您和杨戏说话,他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哪里有用这种态度对待上司的,他这个人这么傲慢,实在是太过分了。
你再看看人家蒋琬怎么回答,蒋琬说,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就好比大家都长着不同的面孔。有的人表面上顺从上级,可背后却十分反对,这样的人才是我们应该讨厌的对象。杨戏肯定是心里有跟我不同的想法,他如果当面赞同我的意见,那会违背他的本意,如果他当面反对我,那又会觉得对我不够尊重,所以他才沉默不语,我觉得他做的没什么不对的。
还有一个叫杨敏的官员,曾经在背后诋毁议论蒋琬,说蒋琬这个人做事糊里糊涂,实在是比不上前人。结果这话就被人传了出来,负责司法的官员觉得,完全可以拿这个来治杨敏的罪了,可蒋琬又有自己的看法。
蒋琬说,这有什么好治罪的,我确实比不上前人,杨敏说的很对。司法官听蒋琬本人都这么说了,也实在不好追究杨敏的罪过,可自己面子上又有点过不去,就问蒋琬,您同意杨敏的说法,那您什么时候做的稀里糊涂了?
蒋琬就给他解释,他说我糊涂,是指我有些事情处理的不恰当,事情处理的不恰当,就是做事糊涂嘛,这还有什么好问的。这下可好,把司法官倒是弄的糊里糊涂的,反正就是不予追究了。
后来啊,那个杨敏因为犯了其他罪过,被抓捕入狱了,大家都觉得,蒋琬之前不治他的罪,是因为那事情跟自己有关系,为了自己脸面不好责罚他,现在杨敏自己犯了事,肯定会被穿小鞋,搞不好会被处死了。结果让大家失望了,蒋琬让负责审讯的人严格依法审判,结果杨敏只是得到了一个很合理的处罚。
经过这几件事情以后,大家对蒋琬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都觉得这是一个真正讲理的厚道人,蜀国人也对他印象越来越好了。
等到了公元238年的时候,魏国发生了一件大事,魏明帝曹叡下令,让司马懿统领大军攻打辽东的公孙渊。刘禅觉得这可能是一个讨伐魏国的好机会,就给蒋琬下了一道诏书。
大概的意思就是,曹魏一直都是我们的大敌,现在曹叡凶狠骄横,辽东人民实在忍不住了,这才起来反对他,现在曹叡大量征集民力,跟辽东人民互相攻打,我们要重视这件事情。在秦朝灭亡前夕,是陈胜、吴广率先发难的,现在魏国有这样的变动,实在是天赐良机,你应该赶紧整理军队,带领大军前往汉中,然后跟吴国取得联系,等吴国大军北上,我们也出兵,从两个方向攻打魏国。
为了方便蒋琬更好的处理军政事务,刘禅还下令,封蒋琬为大司马,让他开府,成立自己的一套班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