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咱们的队伍吗?(109)

主 编:崔晓汉

总撰稿:徐焰

顾 问:毛新宇

1946年夏初,东北民主联军主力退到松花江北岸,前有强敌,后有土匪蜂起扰乱。当时东北局形容,已经到了“没有家,没有房子,好比流浪汉”的严重局面。然而,为什么共产党人在东北农村实行土改、剿匪后马上就站住了脚,而且还展开了排山倒海的大反攻呢?

获得宝贵时间后,“七七决议”指明方向

1946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撤出四平、长春、吉林,山东、山西解放区的反击和南满部队攻占鞍山等城,对缓解东北局势起到重大作用。蒋介石虽同意从6月7日起停战15天,却提出了一个极其苛刻的划分东北国共两军驻地的“整军”方案,声言只有照此办理,否则停战期满后就继续进攻。在这个方案中,国民党在东北划给中共部队驻扎的只有居民稀少的大兴安岭地区、靠边境的黑河和延边地区。若接受这一条件,东北民主联军将被压缩在面积很小且无多少人口的荒凉地区,不但不能发展,维持现有30万部队生存都办不到。

对这样一个提案,蒋介石一度认为依靠美国特使马歇尔能够压迫中共方面接受。据当时东北保安总司令杜聿明后来在回忆录中称,攻占四平、长春后,蒋介石就从南京派人送来这一方案征求意见,他回答说很好,认为以现有力量从军事上绝对达不到这一目标。不过杜聿明以怀疑的口气问:“中共方面能接受这一方案吗?”来人很有自信地说:“马歇尔会说服中共接受的。”此人又大谈什么“中共自四平街大败后,求和甚切”,所以必定会让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拉拢美国采取威胁利诱的同时,仍打算将其在东北的军队增加一倍,这对已经陷入严重困难的东北民主联军是非常危险的。从6月间开始,关内解放区奋起反击国民党军,蒋介石原定调到东北的“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军以及第八军、第五十四军等部都被牵制在华东。至1946年秋,国民党军在东北仍只保持七个军,未能达到增兵至十五个军的目标。攻入东北的国民党军虽多系由美国装备的最精锐部队,却毕竟兵力有限,又沿着铁路线从山海关一直摆到松花江,兵力分散,处处被动挨打,这是蒋介石在军事战略上一个致命失策。国民党进入东北后马上表现出极其腐败的面目,在东北群众中也迅速丧失了民心。

东北基本停战的状态,一直持续到1946年的10月。这四个月的停战时间,对中共东北局的工作极为宝贵。7月7日,中共东北局副书记陈云起草的《东北局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决议》,即著名的“七七决议”,经毛泽东亲自修改后下发。决议强调指出:“无论目前或今后一个时期内,创造根据地是我们工作的第一位。”决议还要求东北的广大干部“跑出城市,丢掉汽车,脱下皮鞋,换上农民衣服,不分文武,不分男女,不分资格,一切可能下乡的干部统统到农村去,确定以能否深入农民群众为考察共产党员品格的尺度,一切深入农村者给以奖励,不愿到农村去的给以批评。造成共产党员面对农村,深入农村的热潮”。

中国共产党人丢掉一切和平幻想,痛下决心建立根据地后,东北局和各级党政机关实行了大精简,各抽出三分之二干部共1.7万人,再加上几万部队,在东北解放区各地下乡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

活捉谢文东、“座山雕”,赢得剿匪胜利

当年东北的特殊情况,决定了地主往往同土匪勾结,不剿匪就不能搞土地改革。近代东北居民主要是关内来的移民,有不少人在没有官府的管辖的情况下上山为匪,被称为“胡子”,地主为保卫家园也普遍买枪。日本占领后建立伪“满洲国”,对土匪基本采取招抚方式。日本投降后,苏军只占城市,东北乡村大都进入无政府状态,老“胡子”又拉起队伍为匪,许多地主和伪满军警也建立武装。在共产党展开土改之前,北满农村的田地大都被汉奸、恶霸、特务、地主所霸占,他们把持农村政权并勾结土匪,以武力控制了广大农民群众。国民党军进入东北后,蒋介石又拿出收买加委的惯伎,派出大批特派员到北满收编土匪伪军。如投降日军的东北抗联叛徒谢文东拉起一伙人啸聚山林,居然得到加“上将”衔的委任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6年夏末,北满剿匪斗争全面展开,八路军著名的三五九旅和合江军区部队首先进剿谢文东部,民主联军新建的坦克部队和航空兵也出动掩护,一举直捣老巢将其击溃。在北满其他地区,东北民主联军也击溃了各部股匪,随后还实行了宽大政策,对投降和被俘的普通从匪者遣散回家,发给路费,分给土地,结果很快只剩下小股惯匪还在顽抗。当时谢文东拒绝招降东躲西藏,剿匪部队不顾疲劳和寒冷穷追不舍,在山林中将其活捉。

在东北剿匪斗争,还出现过一位曾经在全中国家喻户晓的侦察英雄杨子荣。他在牡丹江附近作战,连续创下杏树村劝降、歼灭许福、许禄、智擒“姜左撇子”、活捉“座山雕”等英雄业绩。被国民党委任为“东北先遣军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号称“座山雕”的三代惯匪张乐山,据说清政府、“张大帅”、日本鬼子都奈何他不得。杨子荣却带领6人组成的小分队深入虎穴,斗智斗勇,没费一枪一弹将其活捉,留下战史上的一段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十万翻身农民参军,东北战局就此扭转

东北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剿匪的胜利又打消老百姓的顾虑,众多农民参加了农会、妇女会,参加了对地主的清算斗争。过去高度集中的土地以及骡马、牛羊和浮财,此时都分给了“张狗剩”、“赵光腚”等贫苦农民,写有他们名字的土地界桩钉到了广阔的黑土地上。昔日的“穷光蛋”在土改时一夜便换了人间,拥有了牛、马和田地,不少也能娶上媳妇,他们从内心拥护共产党。这些翻身农民同时非常清楚,如果国民党打来,逃亡地主组织的“还乡团”便会回来,土改所得到一切都将丧失,广大农村马上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前的热潮。

1946年秋天到1947年,有1000多万人口的北满地区完成了土改。随后,各村的墙壁上到处写上了大标语:“翻身不忘恩,好汉去当兵!”“保田保家,保卫胜利果实!”几十万胸戴大红花、伴随着锣鼓声参军的翻身农民,走进了民主联军即后来的东北人民解放军的队伍。这些兵员觉悟之高、素质之好,又是前一阶段所未有的,面对抓壮丁而来的国民党兵,国共两支军队在战场对阵时士气马上有了天壤之别。拥有了雄厚兵源和巩固后方的东北民主联军,很快便在北满、南满发动了大反攻,从根本上扭转了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