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个自1990年开始从事律师工作的资深人士,回首刚刚过去的这颇不平静、颇不寻常的一年,既有劳碌和艰辛、焦虑和无奈,也有欣慰和收获;既有惨痛的失误和教训,也有痛定思痛后的反思和成长。

艰难时世

估计身边很多朋友都有类似的感受:2023年非常努力、非常辛苦,但挣的钱比往年少很多,不少企业都只是勉强在维持。

很多人都问我:经济增速下行,法律纠纷增多,律师的日子应该还不错吧?我不禁苦笑:如果客户的业务都不行了,律师哪会有多少好日子?对于非诉讼业务的律师来说,2023年是格外煎熬的一年:美元基金很多已经退出,A股持续不景,很多人民币基金也陷入迷茫,投资越来越谨慎了。有些项目我们跟着陪跑了许久,但客户就是下不了最后投资的决心。项目完不成,我们的收费也大打折扣。

年终初步盘点下来,虽然我们全年的忙碌程度(特别是下半年)与2022年差不多,但是收入同比下降了超过20%。主要原因是经过三年疫情,客户的付费能力和付费意愿都明显下降了;加上行业内卷日益严重,许多看着“浓眉大眼”的律所,也能报出平时难以置信的价格。虽然我们绝大多数客户依然信任和支持我们,但面对不断下行的市场行情,我们也不得不调整价格,压缩利润空间。

从业以来,我也经历过几次危机,从八十年代末风波过后的萧条、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8年的次贷危机,每次危机来临业务都会清淡一段时间,但往往一两年就过去了。这次的问题在于有明显亮点的行业很少,冬天本身并不可怕,何时春天降临才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乌云外的银边

西谚云: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每团乌云都有一道银边)。除了业务收入以外,其他方面这一年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首先在跨境投资和并购领域,团队一直比较活跃,已经完成了对韩国一家半导体企业的并购,还有两个涉及韩国和英国的并购正在进行之中。此外在亚洲、非洲和拉美都有一些跨境投资、技术许可和争议解决的业务在酝酿之中。虽然短期内还不能产生太多的收入,但未来有很大潜力。有的项目虽然启动之后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能完成,但在推进过程中团队也得到了锻炼、增长了经验,并且与客户增强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此外,2023年在仲裁领域也有不小收获。

2023年工作上最大的收获是团队的稳定和优化。非诉业务的低迷,给所有团队都带来很大的挑战,大家纷纷裁员或者减薪以减少成本、熬过寒冬。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团队基本做到了不裁人、不降薪而且成员有所优化。曾在我们团队工作过四年的一位优秀年轻律师,去美国伯克利读书回来又重新加入了我们的团队。一位曾在我们团队实习、获得过我们设立的“安杰世泽未来学术之星奖学金”的清华高材生,下个月也会加入团队。

经济低潮的一大好处是维持和优化团队的成本大大降低。以前形势好的时候,总是担心优秀员工跳槽;对于一些不太满意的员工也只能凑合着用,因为人才市场火热,担心同样的待遇不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员工。现在这方面的顾虑基本没有了,可以比较从容地对团队做出调整。

我一直认为团队是一个商业组织最大的财富,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客户。丢了一两个客户还可以再去争取新的客户;但如果团队不给力,即使遇到优质的客户也保持不住。想当年几十万的中央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时只剩下9000多将士,虽然各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都是身经百战、意志如钢。因为核心团队没有失去而且经过千锤百炼,没过几年就能发动百团大战,再过几年就是百万雄师。目前的团队在调整之后是我作为合伙人二十多年来所带过的史上最强团队:核心的五六位成员一起共事都在七八年以上,经验丰富、配合默契、素质优良、能打胜仗!这是我面对未来挑战最大的信心和底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切尔诺贝利”

2023年最大的失利和最惨痛的经历来自年底前的一次公开招标。相关项目属于我们非常擅长而且准备重点发展的领域,看似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精心准备了两个月,可以说是志在必得。没想到最后关头出现了最简单、最低级的失误:投标材料因为技术问题没能通过网络系统按时提交,最终导致废标,功亏一篑。

虽然具体操作都是手下行政人员完成的,但作为团队的负责人和组织者,我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痛定思痛,经过多日痛苦的思考,我从这件事上总结出如下的教训:

所有通向灾难的道路都是由平时无数貌似可以原谅的错误或者行为铺就的。这些错误或者行为孤立来看也许危害并不大,但如果有一天串联起来:Worst comes to worst, 就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像切尔诺贝利核泄漏,核电站的安全无疑是建筑和运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安全防范措施肯定不少于七八道。理论上这些防范措施同时都失效的概率应该非常小。

但概率再小也不是零,如果平时不注意防微杜渐,随着时间的累积有一天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灾难性后果。

“慈不将兵,义不理财。”这句话虽然早就听说过,但此前体会不深。仁慈和义气都是高尚的品德,但也要分适用的场合。如果你的角色是部队的统帅,那你的唯一目标就是取得胜利,为此即使要付出一些士兵伤亡的代价也不能犹豫。同样,作为个人,你平时可以乐善好施,但如果你的本职工作是基金经理,那你就需要帮助客户赚钱,其他都是次要的。自己作为一个团队和集体的领导,为了团队整体和长期的利益,很多的时候需要当断则断,不能一味迁就和心软。否则到最后可能害了自己、害了团队,也害了相关的个人。

芝麻和西瓜常常不可兼得。大多数人不是看不出芝麻和西瓜在价值上的差别,问题主要出在“既要、又要、还要”这种习惯性思维上。看着满地的芝麻不去拣,确实有悖人性;先拣了芝麻再去摘西瓜,似乎也来得及。但需要明白每拣一次芝麻、每一次“又要”,丢失西瓜的风险就增添一分。能完全不顾满地芝麻的诱惑,每次都直奔西瓜的人,将来一定能成就大事。

行万里路

疫情三年没能踏出国门,2023年最开心的事情是重启对世界的探索之旅。三年疫情的隔绝使我近乎换上了幽闭恐惧症,担心自己与世界和时代的潮流越来越有隔膜。

这一年当中去了两个西亚古国、两个印度洋岛国、两个拉美国家、两次去美国同时途径日本和韩国,最后一个月又去了近邻越南,足迹遍及亚非拉和北美。

走了这么多国家感受丰富又复杂。最强烈的感受是中国离不开世界远超过世界离不开中国。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在闭关锁国,世界照样在飞速发展。现在我们确实还是世界工厂,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有深度的绑定,为全世界提供大量物美价廉的产品。但是每个失恋过的人都知道:任何长期深刻关系的终结虽然都会带来痛苦和不适,但时间终会治愈一切。新的关系一旦稳定地建立,就再也回不到原来的状态了。

这一年几次从北京和乌鲁木齐的机场出国。正是上午或者下午的高峰时刻,整个国际出发大厅却空空荡荡,许多疫情期间关闭的商铺因游客太少仍然没有开门。有一次下午不到4点多从北京T2出国,过海关时只有我一个人,心不在焉的工作人员交头接耳地议论送走我们这趟班机就可以提前下班了。我当时心里都想痛哭一场。我在越南出海关晚上11点还要排将近一小时的队,土耳其机场后半夜的候机厅还是人满为患、一座难求。

曾几何时,中国是全世界追捧的热土,首都机场也是熙熙攘攘、人流不绝,如今的差别实在太明显了。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2023年最后一个季度中国的国际航班渐渐开始活跃起来,在国内的一些支线航班也能不时看到老外的身影。如果我们不想再次错失时代赋予的机遇,就绝不能再将自己封闭起来,不论是物理意义上的还是精神意义上的。

Soldier On

最后到了该破题的时候:Soldier On这个词组其实一个多月前我还不认识,不久前刚刚过世的美国投资大师芒格在生前最后几段采访中,回顾自己漫长而丰富多彩的一生时,就使用了这个词。

这里的Soldier是动词,字面含义是“士兵行进”,作为一个特定的词组引申含义为“克服不利的环境和困难继续坚持”。前些年有部王宝强主演的热播电视剧叫《士兵突击》,含义应该差不多。

我觉得这个词组非常生动和形象,作为战争中最底层的士兵,能做出的选择是非常有限的。很多时候除了咬牙坚持、奋力前行没有其他的选择。当冲锋号吹响的时候,你必须毫不迟疑地跃出战壕,不管前面是枪林弹雨还是地雷阵都只能勇往直前。当然单靠勇敢还远远不够,冲锋前你就要仔细观察好,前面二十几米有个弹坑,你首先要以最快的速度跃入弹坑躲避敌人发现后第一波扫射;然后迅速匍匐前进钻过铁丝网。侧面有个小山包是敌人射击的死角,要想法迂回过去炸掉前面敌人的碉堡。

一直觉得我们这代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完整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到经济腾飞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四十年(没有之一)。但人的一生不能期待好运气总是伴随自己。

2023年中国的汽车出口量全球第一,即使在企业普遍不景气的当下,也有很多比亚迪那样赚得钵满盆满的公司。关键还是看每个个体的选择和行动。我们都熟悉拿破仑那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反之也同样成立:“猛将必发于卒伍”,如果不具备朴实无华、坚忍不拔、一往无前的士兵精神,也不会是一名好将军。

经济何时回暖,我无法预测也不必过多期待,我能做到的是紧紧围绕客户的需求,扎实全面地不断增强自身和团队的能力。具体而言,2024年努力的重点是“提升专注力,强化执行力,扩大影响力”。

律师个体乃至律所也是社会的一个经济细胞,如果能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和个人在逆境中不断地深挖潜力、开拓创新,国家在宏观层面保持宽松和稳定,中国经济就会显示出强大的韧性,我们自身和中国的经济最终就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作者 洪川|开白名单 duanyu_H|图片 视觉中国

作者简介: 安杰世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