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在这场兵变中,司马懿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这自然让曹魏宗室胆战心惊。其中,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就背叛曹魏,逃到了蜀汉。在此之后,夏侯霸甚至跟随姜维北伐曹魏。不过,夏侯霸留在曹魏的女婿,却没有受到牵连,甚至还成为西晋名将,最终配享武庙!

首先,此人就是羊祜。羊祜出身于汉魏名门士族“泰山羊氏”。从他起上溯九世,羊氏各代皆有人出仕二千石以上的官职,并且都以清廉有德著称。羊祜祖父羊续,汉末曾任南阳太守,父亲羊衜为曹魏时期的上党太守,母亲蔡氏是汉代名儒、左中郎将蔡邕的女儿。

羊祜长大后,博学多才,善于撰写文章,而且仪度潇洒,身长七尺三寸,须眉秀美,长于论辩。泰山郡将夏侯威认为他不同常人,把兄长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他。值得注意的是,羊祜不仅和夏侯氏联姻,他的姐姐羊徽瑜还嫁给了司马懿之子司马师。由此,正是因为这一层关系,尽管岳父夏侯霸叛魏降蜀,羊祜却没有遭到司马懿家族的为难,甚至继续受到信任和重用。

进一步来说,羊祜所在的“泰山羊氏”,也值得被司马懿家族拉拢。特别是在司马氏取代曹魏的过程中,这些世家大族的态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样的道理,曹魏大将郭淮也来自于世家大族,尽管他的妻子是王凌的女儿,后来王凌起兵反抗司马懿,但是,郭淮最终也没有遭到杀身之祸。

更为关键的时,夏侯霸投降蜀国,其亲属怕受牵连,大都与其家断绝了关系,只有羊祜安慰其家属,体恤其亲人,亲近恩礼,愈于常日。对此,在笔者看来,羊祜这么做赢得了天下的认可,这促使司马懿家族更需要对其进行拉拢和安抚了。

正元二年(255年),大将军司马师病逝,其弟司马昭继续执掌大权。彼时,羊祜担任给事中、黄门郎。魏元帝曹奂即位后,羊祜被封为关内侯,食邑一百户。咸熙元年(264年)曹魏实行五等爵制以后,羊祜被封为钜平子,食邑六百户。晋代魏前夕,继任相国的司马炎调羊祜为中领军,在皇宫当值,统领禁军,兼管内外事务。

在魏晋时期,中领军官职虽然不高,却因为执掌禁军,堪称权力极大。从这一角度来看,晋武帝司马炎已经将羊祜视为心腹了。西晋建立后,因为羊祜有扶立之功,被进号为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进爵郡公,食邑三千户。羊祜怕引起贾充等权臣的妒嫉,坚决推辞公爵,只接受本爵钜平子进封为钜平侯的诏命。

司马炎称帝后,素有吞吴之志。便积极筹划消灭东吴的战争,以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泰始五年(269年),司马炎除任命大将军卫瓘、司马伷分镇临淄、下邳,加强对孙吴的作战布置以外,又特地调任羊祜来执掌荆州。

羊祜到任后,发现荆州的形势并不稳固。不但百姓的生活不够安定,就连戍兵的军粮也不充足。于是,羊祜首先把精力放在开发荆州方面。经过羊祜的长期治理,荆州粮草充足,士兵精锐,这为晋灭吴之战的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西陵之战失利后,羊祜密令王濬缮甲训卒,广为戎备。经过七年的练兵和各项物质准备,荆州边界的晋军实力远远超过了吴军,而两年前陆抗病死,吴国境内又因为孙皓的残暴不仁使各种矛盾日益激化。这表明晋灭吴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

羊祜不失时机的上疏请求伐吴,这就是著名的《请伐吴疏》。咸宁四年(278年),羊祜带病入朝,面陈伐吴之计。后力劝晋武帝从速发兵。但是,非常可惜的是,羊祜在不久后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羊祜临终前举荐度支尚书杜预接替己职。羊祜去世后,获赠侍中、太傅,谥号为成。晋武帝依其遗策灭吴,于两年后完成统一。唐宋时期,羊祜得以配享武庙。武庙和文庙相对应,用来祭祀古代著名的武将。整个西晋时期,只有三人入选武庙,除了羊祜,另外两位分别是杜预和王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