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最近发布了一则打击侵害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引起了广泛关注。闵行区某健康咨询服务部因销售保健品和化妆品存在“坑老骗老”问题,被市场监管局依法处以1.7万元罚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详细阅读案例后发现,使该咨询服务部陷入了法律的泥沼的核心问题是因为,当事人销售的产品未能提供供货方的营业执照、许可证或备案证明、完整进货查验记录和凭证及市场主体证明。

于是,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在选购保健品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品牌信誉:选择知名、可靠的品牌。购买时请认准“蓝帽子”和保健食品标志,这代表着产品已经通过相关部门的认证和监测。此外,你还可以查阅消费者评价、产品评估和专业机构的推荐,这些都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品牌的信誉和产品质量。

2.成分和剂量:仔细阅读产品标签,仔细阅读产品标签,了解其成分和剂量。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营养成分和合理的剂量非常重要。理性购买,千万不能将保健品作为药物来治疗疾病。

3.安全性和质量: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购买时可以查看产品的认证证书和生产批次信息。

4.个体差异和专业咨询: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因人而异,所需的保健品也会有所不同。在购买保健品之前,最好咨询医生、营养师或其他专业人士的建议。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人,切勿听信将保健食品比成灵丹妙药的虚假夸大宣传,选对用对才能有助健康。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都不同,所以在选择保健品时一定要因人而异,不能盲目跟风或受商家广告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篇报道对于案例中的处罚结果做了客观公正的报道,提醒了经营者要严格把好进货审查关,也为消费者购买保健品提供了注意事项。

然而,其中有一点表达有问题: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当事人销售食品和化妆品的对象均为老年弱势群体,理应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把好进货审查关。”这样的表达似乎暗示只有销售对象为老年弱势群体的经营者才需要落实责任,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无论销售对象是谁,经营者都应该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把好进货审查关。毕竟,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对于每一位经营者来说都是最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望今后能更多一些这样客观公正的报道,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健康产业健康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健康成为每个人的选择,让健康产业成为社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