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字汉镛,号鹿菲子,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的后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
黄景仁是清初才华横溢的诗人,为“毗陵七子”之一。诗风近李白,慷慨豪迈,自带豪侠之气,时人评其诗谓之曰:“学太白而真能得其神者”。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
由于身世所致,其诗感伤低沉者居多,格调沉郁苍凉,但语言清新,情感真挚,所以尤其能打动人心。“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这狂放愤慨的诗句,既是黄景仁的自嘲之语,也是脍炙人口的醒世格言。
黄景仁与表妹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本以为两情相悦的爱情会修成正果,岂料天意弄人,二人终是有缘无分。表妹嫁为他人妇后,留给黄景仁的则是无边的孤单寂寞冷,他无法从过去中走出来,也无法遏制的那些或甜蜜或痛苦的回忆,把自己搞得敏感而脆弱。在此背景下,黄景仁写下了一首《绮怀十六首 其十五》。诗作原文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诗的大意是:
昔日,我们携手同游,多少回我坐在花下吹箫。
如今,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河一般,遥不可及。
明知道早已物是人非,今夜的星辰,已不再是昨夜的星辰。
可我究竟是为了谁,身在风露之中,伫立了整整一夜呢?
那缠绵不尽的情思,就像那作茧自缚的春蚕一般,唯有把丝吐尽了才肯罢休。
而这千回百转的思念之心,就像被一层层剥尽的芭蕉似的。
回想起,她十五岁时,在那十五月圆之夜的情景,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而现在我,可惜手中的这杯苦酒,无论如何也消除不了心中的忧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景仁这首《绮怀十六首 其十五》是一首怀人爱情诗作,是其十六首组诗作品中的第十五首诗。
整首诗首先回忆自己与恋人携手同游、花前月下的美好过往,以及有缘无分、被迫分手的现实。然后,描绘了分手后的自己常常彻夜难眠,独自神伤的情形。接着,又用春蚕吐丝、芭蕉剥芯两个形象比喻,刻画了自己用情之深、受伤之重。最后,再次重申自己无法忘记恋人和曾经的美好,多年的相思,只能化作一杯接一杯的苦酒。
全诗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结构工整,虚实结合,凄婉动人,缠绵悱恻,意境绮丽,余味悠长,最难得的是,黄景仁在化用前人诗句时,能不著痕迹地表达出自己的强烈感情,读之令人伤怀,而且同时具有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是难得的佳作,被后世不少人推为清代最美的情诗之一。
这首诗的颔联两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千古爱情名句,让人不由得有一种代入感,不经意间就拨动了那根心弦。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了某个人、某件事失眠的经历。抑或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抑或是一份牵肠挂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