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讯:1月9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印发关于加快文旅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其中提出,做精一批旅游景区。在3A级和4A级旅游景区中遴选培育对象,“一景区一方案”分批次有重点进行提升改造。支持有条件的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持续提升软硬件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力争到2026年,建成2-3家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新增2家5A级旅游景区,逐步实现5A级景区各市全覆盖。力争培育3-5家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以上、 8-10家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以上的旅游景区(街区)。

建设一批商旅名街。积极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打造一批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创建10个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2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0条以上特色突出、商文旅融合的商旅名街、特色街区。做强陕菜品牌,推选一批具有地域标识和文化内涵的陕西风味美食,打造“寻味美食去旅行”品牌。

做强会展经济。推进商务、会议、展览、节事与旅游联动发展,自主培育和引进国内外大型会展品牌,提升会展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原则,提升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杨凌农高会等影响力,打造煤博会、钛博会、文博会等品牌展会。

做大赛事经济。完善体育旅游产业链条,推进健身休闲、竞赛表演、户外运动与旅游融合发展。支持引进和承办奥运会资格赛、单项世锦赛(世界杯)、全国总决赛等一批国际知名和国内顶级体育赛事,做强西安马拉松、中国台协杯全国斯诺克团体锦标赛、中国陕西街舞公开赛、滑雪公开赛等自主品牌赛事。各市(区)依托秦岭、黄河、渭河、汉江等资源,每年谋划举办不少于2项重大赛事活动。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鼓励丰富景观农业、农耕体验、休闲渔业、户外运动等业态,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实施动态管理,每年新增10个以上省级旅游特色名镇、15个以上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到2026年省级旅游特色名镇总数不低于200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总数不低于350个。

加快智慧文旅建设。加快建设智慧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酒店,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逐步实现5G网络全覆盖。

支持文旅项目建设。健全文旅重大项目“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动态管理机制,建设一批具有支撑、牵引作用的文旅产业和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通知还提出,加大财税金融支持。落实好省财政厅等12部门印发的《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财税金融政策措施》,对成功上市的文旅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和中国旅游集团20强的文旅企业按政策给予奖励。对文化和旅游领域获得国家级荣誉、发挥示范性作用的重点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依法支持旅游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不得以星级、所有制等为门槛限制相关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住宿、会议、餐饮等项目。

充分发挥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等作用,引导支持文旅企业设立子基金投资文旅产业。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文旅贷”等符合文旅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金池,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产生损失的按风险补偿比例予以补偿。积极引导文旅企业用好陕西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争取文旅领域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鼓励按规定发行信用类债券、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旅游企业盘活存量旅游项目与存量旅游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