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来到,除了对学业或工作上有期许以外,心理健康更是值得努力的新目标,但是,该如何着手呢?

根据去年9月发布于《自然心理健康》期刊的研究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健康睡眠和经常的社交连结,同时避免吸烟和久坐行为,可降低患抑郁症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研究由剑桥大学及复旦大学学者所组成的团队,以英国生物库中近29万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有13000人患抑郁症,进行9年的追踪。

结果发现,“良好的睡眠”(每晚睡七到九个小时)是最具影响力的,可降低22%患抑郁症的风险,包括单次抑郁发作和难治型抑郁症;其次为“从不吸烟”20%、“经常性的社交联系”18%、“规律运动”14%、“低至中度的久坐行为”13%、“健康饮食”6%。

研究者也依参与者遵循健康生活方式的程度分为不利、中等及有利三组,与不利生活方式组相比,中等组出现抑郁症的可能性降低41%;而有利组则低了57%。

进一步探讨参与者DNA并给每个人一个基因风险分数发现,分数最低者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比分数最高的人低了25%,这个影响远低于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换句话说,无论一个人的基因风险分数高或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抑郁症有其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述研究结果令人振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达到预防抑郁症的效果。其中好的睡眠对降低患抑郁症的影响最大,主因是睡眠可调控压力反应HPA轴的稳定性、海马回振荡及交感神经系统等神经反应,还会影响免疫发炎有关的细胞因子、发炎指数及皮质酮的数值。这些都会诱发抑郁症发作。

维持良好的睡眠品质是每个人都要努力的目标,睡好觉的秘诀包含:规律的作息、白天有足够的活动量、减少躺着不睡的时间、白天打盹时间少于30分钟、上床后做腹式呼吸或放松练习,帮助自己进入睡眠状态。吃安眠药绝对不是第一选项,如有睡眠问题,可和专业人士讨论影响睡眠的身体因素、不良习惯及对睡眠的错误观念,从中找到不需吃药也可以睡好觉的方法。

心理专家、催眠师荣新奇教授建议,每一种生活习惯的养成都需一些时间和勉强,可将养成一个新的健康生活习惯纳入新年新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述研究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有效降低患抑郁症的风险、生活方式会影响免疫力及新陈代谢功能,较差的生活方式也因这途径而增加抑郁症的风险。所以,可从积极建立健康及去除不良的生活方式着手。

不少研究已证实孤独和缺乏社会支持,会增加感染风险,且免疫功能会下降,建议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从生活上建立经常性的社交:可先列出想要关心或经常有互动的名单,可以电话问候或安排聚餐,设计庆生或庆祝佳节为由相聚,会较无压力也自然而然会持续下去。

2.避免久坐起身动一动:多利用手机程式的功能或设定闹铃,坐多久就要站起来,像追剧时预设看完一集先暂停十分钟,走动一下喝个水、看看窗外,或边看边做伸展操;现在有许多配合音乐节奏较激烈的舞动,短时间内可达到运动效果,基本上不会太难,让自己有起身动一动的机会。

太强烈的生活改变或建立容易成为另一种压力,可以渐进式,先设定一个容易达到的目标,在愉快中建立习惯。依序达成小目标、中级目标到养成习惯,目标间可规划增强的奖励,像做一件喜欢的事或获得一个物品,鼓励继续往下建立好的生活方式,这是预防抑郁症的基本功。

本文原创自荣新奇教授催眠心理工作室,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预约催眠疗愈,可在私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