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增强,睡眠质量已成为衡量人们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深入了解大连居民的睡眠状况和睡眠质量,本报与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数据新闻团队开展了《大连人,你睡得好吗?》调查活动。本次调查从 5 月 10 日开始,线上线下同步发放问卷,共回收 604 份有效问卷。受调查人群年龄从 18 岁到 70 岁以上都有分布。其中,男性占比 45.7%,女性占比 54.3%,确保了调查对象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我们将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此篇调查报告。

快来看看,你的睡眠情况在大连人中属于怎样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睡时段

入睡时间相对集中,早 8 点前起床较普遍

关于入睡时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入睡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 10 点至凌晨 1 点之间,其中晚上 10 点至 11 点入睡的人数最多,达到了 208 人,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当然,也不乏晚上 9 点前入睡、凌晨 3 点以后才入睡的 " 两头翘 " 现象。在凌晨 2 点以后入睡的被调查者大部分从事商业和服务业,工作的原因让他们选择熬夜

关于起床时间,8 点以前比较普遍。调查显示,有 83.1% 的人在 8 点之前起床,6 点到 7 点是 " 起床高峰期 ",占总人数的 36.42%。这部分人群主要分布在上班族和学生群体。

入睡速度

难入睡占 22.85%,或与焦虑压力有关

在涉及到入睡速度问题上,64.07% 的人表示基本上很容易睡着,不太容易睡着占 22.85%,入睡极其困难占 2.81%。一般情况下,能快速入睡并在入睡后 20-30 分钟内进入深度睡眠,属于睡眠较好的一般性指标之一。

入睡困难可能与焦虑、压力、对睡眠的过度关注、卧床看手机、看电视等生活习惯有关。

睡前状态

近九成被调查者睡前半小时在刷手机

被问到 " 入睡前半个小时,你通常在做什么?" 时,近九成的被调查者选择在睡前半小时内刷手机。刷手机的内容包括看剧、聊天、购物等多种活动。60.43% 的人会在睡前酝酿睡意,比如放空、听轻音乐。58.11% 的人则在睡前会和身边人聊天。睡前其他的选择还包括玩游戏、做日程安排、处理工作和吃东西等等。入睡前的那段时间,大家都在 " 各忙各的 "。睡前玩游戏的男性比女性多 10%,而睡前聊天的女性比男性多 10%。

人们在睡前时段的活动丰富多彩,而入睡时间相对较晚也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结果。有 35.6% 的被调查者表示实际入睡时间要比预期的时间晚很多。在这部分人群中,他们在睡前半个小时做得最多的事是 " 玩游戏 "(占 42.04%)、" 做日程安排 "(占 38.52%)、刷手机(占 37.52%)。对于当代人来说,睡前玩游戏可以缓解生活、工作的压力,但游戏情节过度刺激、游戏状态过于投入则会影响睡眠质量。

午睡习惯

午睡被称为最好用的 " 健康充电器 "

在被调查者中,有 45.36% 人有午睡的习惯。其中 90 人的午睡时间少于半小时,114 人的午睡时间在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午睡超过一小时的有 70 人。午睡被称为最好用的 " 健康充电器 "。30 分钟到 1 小时的短暂午睡,有助于改善心情和增强认知能力。这个时长正好满足了大多数人的生理需求,既不过短也不过长,能够让人们在下午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和状态。在习惯午睡的被调查者中,有将近一半的人的午睡习惯与科学午睡的建议时长相符合。

调查显示,不午睡的原因多种多样。一方面,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许多人忙于工作而无法抽出时间进行午睡。另一方面,白天的城市中充满交通噪音、施工噪音等声音,午休的环境并不适合睡眠,这也使得 " 充电 " 变得困难。此外,还有一些市民并没有养成午睡习惯,或者由于个人身体原因,如失眠、睡眠质量差等,也无法享受午睡的时光。

失眠困扰

半数以上被调查者曾有失眠困扰

在 604 名被调查者中,63.25% 曾经有过失眠的情况,其中 66 人表示自己经常失眠甚至每天都失眠。经常失眠的被调查者占总人数的 12.59%,每十个人中至少有一个人面临着失眠的问题。

对于所有年龄段的人来说,生活琐事成了失眠的第一大原因。因生活琐事导致失眠的人群占失眠被调查者的 60.47%。有人在问卷中写道,自己会在睡前 " 想人生遗憾的事情 ";有人会在睡前纠结自己的情感问题。

除生活琐事外,导致 18-29 岁人群失眠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问题;对于 30-39 岁、40-49 岁以及 50-59 岁人群来说,工作问题是第二大失眠原因。30-59 岁人群是职场主力,工作原因导致失眠不难理解。调查显示,60 岁以上人群失眠的第二大原因则是健康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在夜间越容易醒来。调查数据显示:每晚至少醒来一次的人数与年龄基本成正比。18-29 岁组有 53.7% 的人夜间至少醒来一次,这个比例在 70 岁及以上人群中为 88.3%。这表明相较于青年人,中年人及老年人睡眠质量更差,因此他们也将面临更多健康问题。

被调查者普遍反映主观睡眠质量更差,入睡时间延长,白天受影响更大,这可能与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有关。

助眠方式

为提高睡眠质量想尽各种 " 招式 "

为了让自己能够好好睡一觉,人们想尽了各种 " 招式 "。有 50.66% 的被调查者曾经采取方法来提高自己的睡眠质量。令人意外的是,有些基本不失眠的被调查者会未雨绸缪,想办法让自己睡得更好;相反,有一半的失眠人群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那么大家都采取了什么方法呢?有 179 人曾经尝试改变生活习惯,比如尽量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睡前放松等。有 143 人尝试改变睡眠环境,比如降低噪音、调整温度、光线等,睡眠环境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睡眠质量。不失眠的人大部分是靠改变睡眠环境和生活习惯来提升睡眠质量,而失眠人群更多地采取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方法,各式各样的助眠产品也广受欢迎。本次调查的参与者们使用过的助眠产品种类繁多,最受欢迎的是声音类产品,有 23.18% 的被调查者尝试过轻柔的音乐、自然声音如鸟叫声、低频而规律的白噪声。12.25% 的被调查者买过具有助眠功能的床垫、枕头。10.43% 的被调查者使用过香薰、精油这类有安神助眠作用香氛类产品。6.95% 的人购买过助眠药物,还有 6.46% 的人尝试过有助眠效果的食物。

我市多家医院开设 " 睡眠医学门诊 "

现在,大连多家医院都开设了 " 睡眠医学门诊 ",为有睡眠障碍的人群提供专业化的解决办法。然而在本次调查中,76.82% 的被调查者并不知道医院有睡眠门诊。

调查显示,使用睡眠药物的人数占一定比例,这可能反映出居民在面对睡眠问题时更倾向于寻求医疗帮助,也可能暗示睡眠问题的严重性在增加。另外,家庭环境和居住环境变化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因为它们增加了睡前的心理压力和身体不适,虽然技术进步提高了生活质量,但过度使用,尤其是在睡前,可能导致睡眠拖延,进一步影响睡眠质量。建议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尤其是针对高压群体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整体的睡眠质量。

总结而言,大连地区居民的睡眠状况虽面临多重挑战,但通过综合策略的实施,有望实现显著改善。社会各界需共同努力,从多角度入手,确保每位居民都能享有高质量的睡眠,进而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好睡眠从好习惯开始

以下具体的建议措施,旨在改善大连地区居民的睡眠质量:①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每天都在相同的时间入睡和起床,让我们的身体适应规律的睡眠 - 觉醒周期。②避免在睡前做过度兴奋或紧张的活动,可以用轻松的活动平复自己的心情,比如深呼吸、瑜伽、冥想、阅读等等。③在睡觉前至少一小时停止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和电视等等。这些设备的屏幕发出的蓝光会干扰我们的睡眠激素分泌,浏览的内容也可能使我们紧张或兴奋,影响睡眠质量。④如果可能的话,考虑在一天中安排一个短暂的午睡时间。午睡可以帮助我们恢复精力,提高下午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建议控制在 30 分钟至一小时之间,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⑤如果长期存在睡眠问题,如失眠、多梦或早醒等,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可以对睡眠问题进行评估,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建议。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数据新闻团队成员:

刘丰赫、杜启旭、冯千慧、刘梓晴辛磊、韩欣茹、王琳清、陈守双刘钰宏、贾皓天(排名不分先后)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辛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