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家门口就能做这个手术,要不然去外面光交通就是个不小的问题,这不两个人去一趟县城就得40元……”去年12月,现年74岁的于都县禾丰镇麻芫村村民刘成发因患尿毒症在镇卫生院接受到颈内静脉置管手术服务,顺利打通生命通道。“在这里省了交通费,还有住宿费、伙食费等,争取我俩都健健康康再活10年。”手术后妻子钟扬秀掰着指头算经济账,家门口看病的实惠和便利让老两口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据悉,这也是该镇卫生院独立完成的第一例颈内静脉置管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初,该县选择在人口密度较大、医疗基础较好、辐射范围广的禾丰镇中心卫生院率先启动建设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按照“小而全、小而专”的总体建设要求,从完善科室设置、加强人才涵养、充实医疗设备、打造特色专科、举办现场交流研讨会多举措推动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蜕变升级,以病有良医的优质服务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带给百姓“稳稳的幸福”。去年12月,该县卫生院顺利通过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市级现场评审复核。

科室设置方面,该县卫生健康部门结合农村疾病谱实际,比照二级综合医院帮扶卫生院建起全科医疗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麻醉科、手术室、口腔科、血液透析室、发热诊室(门诊),新建标准化药房(中药房、西药房)、与县人民医院共建消毒供应室及病理诊断室,新设皮肤护理服务项目,打磨“专精特新” 优势学科,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链;同时相应设置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病案管理科、信息科、财务科、医教科、质控科、人事科、医保科、绩效办、总务科、公共卫生管理科等后勤保障科室。

特色专科建设方面,卫生院紧抓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契机,大力推广针刺、热敏灸、推拿、耳穴、穴位贴敷等多种中医适宜技术,同时为辖区内慢病患者提供中医药签约服务,与内、外、儿、妇产多科开展合作形成具有基层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做大做强中医馆特色项目,目前中医特色治疗辐射到周边乡镇,实现了学科影响力和覆盖面双提升。去年口腔科开设以来,每日接诊量达到20余人。“家门口看牙报账比例更高,治疗也很规范”,附近的村民华叙高前后两次在镇卫生院做拔牙矫正,良好的就医体验溢于言表,“现如今我们家乡的卫生院就像一座小型医院,和外面的医院相比,这里很多科目都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才配备方面,卫生院着力做好人才“招、引、用、留”文章,完善人才培养发展计划,多渠道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优化人才结构,提升高级职称人员比例,在各专业科室至少配备1名主治级以上执业医师,目前全院副主任医师增加到3人,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03人,人才集聚优势和洼地效应开始凸显。

硬件建设方面,卫生院对接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需求,先后配置简易呼吸机、麻醉机、除颤仪、心电图、救护车、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彩色B超机、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机、视力筛查仪等一整套先进医疗设备。

一年来,该镇卫生院成功开展了动静脉内瘘吻合术,累计举办学科建设现场观摩、经验交流活动20余场。目前该卫生院能够识别和初步诊治的常见病种达到150余种,收治住院常见病100余种,开展手术病种20余种,床位使用率达89.86%,建筑面积、业务用房面积分别达到8446平方米、4605平方米,开设病床增加到95张。医疗业务范围覆盖毗邻的会昌县白鹅乡、庄口乡等地,服务人口近20万,区域医疗服务龙头的辐射功能初步显现。

作为全县唯一能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乡镇卫生院,2023年该镇按照扩容提质的要求新增2台血透机、1台血滤机,目前共有血透机8台,能够开展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滤过等项目治疗。2012年6月开科以来累计为87人进行透析治疗,免费透析治疗累计近2万人次,目前长期固定病人达到31人。

“此项颈内静脉置管手术的开展标志着卫生院整体服务能力的拔节进位”,该镇卫生院院长谢扬勇介绍,“今后将围绕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标准,依托县域医共体和相关医联体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学科建设,更好地满足周边居民健康服务需求。”

针对县域医疗龙头强龙尾弱、城乡均衡性不足的现象和问题,该县及时制定出台《于都县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规划》。根据规划,今后两年还将在黄麟乡、梓山镇、仙下乡等三家乡镇中心卫生院启动建设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创建以县卫生健康总院为龙头、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为支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县域医疗服务新框架,让百姓家门口拥有功能完备的小型医院。整个项目分先行启动、建设评估、巩固强化三个阶段。

“开展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就是为了均衡布局资源、消弭城乡差距,进一步完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推动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蝶变,以此助力乡村振兴让百姓近享更具品质的就医服务。”日前该县卫生健康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郭洪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