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这个姓氏,在胶东半岛范围内的总体规模并不大,但在部分县市区却有较为集中的分布。其中,莱州就是一个施姓人口相对较多的县市(注:蓬莱施姓亦不少)。本文就以史志资料为参考,简要梳理若干与莱州施姓有关的信息,供读者参考。

根据1996年版《莱州市志》的统计,施姓在当地百家姓中排名在三十余位,属于常见姓氏,占该市总人口的比例在5‰以上(当时莱州总人口约86万,以此推算,5‰即4300人)。

就乡镇而言,莱州北部的三山岛街道是施姓集中分布区域,而街道驻地三山岛村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施姓聚居地(此外同属三山岛街道的天王庙等村,亦有施姓居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三山岛施姓的渊源,多数资料(包括该村在地名碑)都称作:“明初,施姓渔民从上海崇明岛迁此立村。”意即三山岛施姓源自崇明。查询网络可知,施氏诚然为崇明望族。不过,由崇明到胶东这段迁徙过程,则暂未见到详细考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山岛地处海滨,距离莱州城相对较远。在古代,当地居民多以渔盐为业,致力科举考试者较少。根据《掖县志》记载,明清两代,当地施姓功名官宦人物数量有限,主要就是在明代中期出过三位府学贡生,他们分别是:施俊(正德十三年贡生,曾任香河县训导),施伟(嘉靖三年),施孝(嘉靖十二年,伟之子,工书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明成化二十二年的《重修海庙本境官宦耆庶题名记》当中,还有施良臣、施刚等施姓族人以“义官”身份出现。“义官”是一项荣誉性头衔,多授予对地方有特殊贡献或者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从这一点来推断,施氏家族虽然功名不多,但在乡里之间也是有相应地位的。
除了上述的人物之外,清代至民国时期,施氏家族还涌现出一些节孝人物。比如,清代李思枚妻施氏(二十三岁夫殁,守志四十余年),张连选妻施氏(守节三十三年),单山村(距离三山岛村不远)张岫云妻施氏(二十一岁夫亡,奉亲以孝守节)等。此外,施茂松、施福同、施善宝、施茂成等人,也因妻子事迹而名存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