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曾有一部长篇小说,名曰《大明衡王之死》,将明朝衡王支系的传奇故事,展现在读者眼前。

几百年来,明朝衡王支系的故事,大多流传于民间,正史记载极少。就犹如衡宪王的墓葬遭到盗掘一般,所有器物皆流失,仅剩石碑见证历史,而那块石碑上的圹志,恰好便是最珍贵的文献史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山东青州衡王府石刻遗址翻修处

今日,我们就在这零星的史料中去挖掘细节,讲述明朝衡王朱祐楎及其支系的故事。

  • 母妃一载生两子,父崩受封之青州。

1479年12月8日,北京紫禁城,严冬。

于当年1月26日刚生下成化帝第六子朱祐槟的皇帝侍妾张氏,再次生育,两次生育时间仅间隔316天。此次,张氏再次产下一子,是为成化帝第七子,按照谱系五行,此子被命名为朱祐楎(hui1)。

我们在讲述益王朱祐槟的故事之时,就细致论述过关于朱祐槟母亲的两次生育记录极短的事实,进而引发联想。有兴趣的小伙伴可点击下述链接查阅:

明朝藩王选讲(肆拾陆)-益王朱祐槟

1487年,成化帝先是册封朱祐楎的母亲为德妃,再于当年农历七月,将未满8周岁的朱祐楎封为衡王。大约一个月以后,朱见深驾崩,庙号宪宗。事实证明,从皇子摇身一变成为亲王的朱祐楎,势必需要自立自强,势必也会迎来位极人臣的一生。

1497年,朱祐楎的母亲张德妃薨逝,此时此刻放眼地球,能和朱祐楎称得上至亲的也就是同母所生的六哥朱祐槟了,不过两年前,朱祐槟便已经就藩江西建昌府,兄弟二人此生还想见面已经是很难的事情了。

两年后的1499年,朱祐楎20岁,携带着王妃以及家眷众人前往山东布政使司青州府益都县就藩,也即是今山东省潍坊市代管的县级市青州市。顺便说一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讲述明朝藩王封地之时对这一现象也是见惯不怪。明朝时候大多数府属所在的地方,如今也就是县或者县级市的等级,几百年过去了,已然变迁。而青州府也并不陌生,也就是当初太祖第七子齐王朱榑的封地。

早在成化二十三年册封之时,宪宗皇帝就为朱祐楎确立了封地,在原齐王的府邸基础上重建,是为衡王府。《明史》地理志里,对这一段有详细记录。

  • 耳顺薨逝谥为恭,父子两代皆好琴。

到达青州府后,朱祐楎先后育有七子,皆为庶出,皆封王序齿。正史里对于朱祐楎在青州生活后的诸多细节记载便不多了,大多流传于民间,称其礼贤下士,不烦百姓,相对来说是一代贤能之王。

有一个细节,在此可做探讨。

朱祐楎在青州整整生活了三十九年,史料里记录他与自己的六哥朱祐槟一样,是一位狂热的音乐发烧友,喜爱制作并且演奏古琴。同时,也将这一爱好深远影响了他的儿子,也即是继任者,其长子朱厚燆(qiao1)。所以,明朝近三百年,对于宗室中古琴高手有一个总结,宁王府朱权、益王府朱祐槟、衡王府朱祐楎朱厚燆父子以及后来的潞王府朱常淓,合称“四王琴”。在这“四王琴”中,也唯有衡王府,是父子二人同时入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狮是否见证过当年的沧桑?

我们有时候注意身边的人,会发现,往往有着一种诸如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爱好并且能够付诸实践的人,三观都是极为正直的。单纯从逻辑上去判断,这样的朋友不会走极端,万事有分寸。放在明朝那样的时间段和那样特殊身份(皇帝的儿子们)的人身上,也就是所谓的“不折腾百姓”。这一细节,在朱祐楎、朱厚燆父子处,显得尤为明显。

嘉靖十七年秋,是为公元1538年8月30日,朱祐楎薨逝于青州衡王府,享年58周岁。由于他出生在1479年的农历闰十月,按照当时取头取尾算虚岁的习惯,会表达成享年60岁。薨逝后,时任皇帝朱厚熜为这位亲七叔上谥号为“恭”,没错,朱祐楎是嘉靖帝的亲叔叔,嘉靖帝的父亲朱祐杬是朱祐楎的四哥。

两年后,朱祐楎的长子,也即是衡王世子朱厚燆嗣位,是为第二任衡王,时年38岁。同理,有着音乐爱好的朱厚燆在青州府当地名声也极佳。

1572年,是为隆庆六年,隆庆帝朱载坖驾崩,同年朱厚燆也薨逝,享年70岁,谥号为“庄”。

父子二人,一个寿享六十,一个得年七十,皆好古琴,皆不累百姓,实为难得。

  • 厚燆开枝亦散叶,子嗣广博流传深。

朱厚燆有子至少八人,唯长子不见史料详载,推测应为早夭,且未见封,亦无后代。另外次子至八子,皆为庶出,皆封为郡王。

衡庄王朱厚燆的子嗣情况为:

次子朱载圭,1528年出生,1543年受封东昌王,1548年改封世子

三子朱载封,生年不详,1545年受封武定王,1581年进封衡王;

四子朱载垹,生年不详,1545年受封平度王,平度王爵传袭至明末,末代平度长子朱由棍不知所踪;

五子朱载垿,生年不详,1546年受封宁阳王,在位时间长达76年,1622年薨逝,猜测享寿85岁左右,二代宁阳王朱翊鏉(shou4)为朱载垿庶长子,其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封长子,猜测为朱载垿老来得子,国亡不知所踪;

六子朱载堭(huang2),生年不详,1546年受封昌乐王,1572年薨逝,无子,由朱载封第三子朱翊钊任昌乐王奉祀;

七子朱载䵺(ting3),生年不详,1550年受封寿张王,1555年早逝,无子国除;

八子朱载塨,生年不详,1556年受封商河王,二代商河王朱翊X于1616年薨逝无子,商河国除。

由于朱厚燆无嫡子,继承他王位的朱载圭、朱载封都是由郡王改封世子或者进封亲王,所以在商河王朱载塨之后,衡王府便再无新封的郡王国。

  • 载圭载封均重名,定王贤孝受彰云。

着重讲述一下朱载圭、朱载封兄弟二人。

万历三年,是为1575年,47岁的朱载圭袭封衡王,是为第三任衡王。朱载圭于四年后薨逝,享年51岁,谥号为“康”,康王无子。两年后,朱载圭之三弟朱载封进封衡王,是为第四任衡王。五年后,朱载封薨逝,谥号为“安”。

说到朱载圭、朱载封兄弟二人,就不得不说一句,他们的名字在明朝皆有重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州古城蔚为壮观

明朝宗室里,有两位朱载圭。一位是这位衡王,另一位出自于淮府。第二任淮王朱祁铨子嗣较多,其第六子朱见(氵屖)受封顺昌王,第四任顺昌王名即为朱载圭。根据现有史料,这位顺昌王朱载圭极大可能也是末任顺昌王。

另外,朱载封也有两位。一位是这位衡王,另一位同样出自淮府。第四任淮王朱祐楑子嗣众多,其嫡八子朱厚爀受封绍兴王。朱厚爀至嫡长子便名朱载封。

很多朋友都问及过,明朝宗室里为何有这么多重名?其实,这些能记录下的名字大多数是亲王、郡王级别,旗下的将军、中尉级别名字很多未完全记录下,如果平铺拉开看,重名现象更为普遍。没办法,字就这么多,人却多很多,硬生生造了很多字,都不够用。

1589年,朱载封薨逝三年后,其嫡长子朱翊镬(huo4)接受册封成为第五任衡王,时年37岁。

在《明神宗实录》卷237,有一段关于朱翊镬的记载。万历十九年,是为1591年,朱翊镬“因贤孝,获山东抚臣宋应昌题荐。礼部奏请差官奖励、赐予坊匾以示表彰,明神宗从之。”从这段记录里看出,年轻的万历帝朱翊钧当时还没有怠政,当时朱翊镬的贤孝显然也是实至名归,他势必有过明显的贤孝举动才能受到这般嘉奖。放眼整个明朝,尤其是中后期,能得到皇帝这般嘉奖的,实不多也。

可惜,受嘉奖的一年后,朱翊镬薨逝,享年40周岁,谥号为“定”。后来,朱翊镬的墓葬也发掘,位于今山东省青州市尧山之原,出土的圹志,藏于今青州市博物馆。

  • 宪王墓葬留石刻,盗掘实乃蓬蒿人。

1596年,朱翊镬薨逝四年后,其庶长子朱常㵂(chuang3)袭封衡王,是为第六任衡王,时年27岁。

关于朱常㵂的记录,在《明史》与《明实录》里也不多见,原本以为这又是一位低调的藩王。直到1994年,其墓葬被盗后,文物部门进行抢救性发掘,其圹志出土,才将其生平展现。

朱常㵂墓位于今山东临朐县石家河乡石家河村,临朐县文物局对其墓葬进行清理的时候发现,随葬品已经被洗劫一空,仅剩下一块石碑,然而恰好就是这石碑上的圹志,对其子女情况,以及生卒年具体到某日都有详细记载。

仔细思考一下,墓葬里的随葬品对于摸金校尉们来说才具有吸引力,诸如石碑这样的物件,仅仅只是历史学爱好者需要的文献资料。中国历代遭遇盗掘的古代王公大臣的墓葬,不计其数,各种奇珍异宝到头来已不知何处找寻,可惜,可叹。

公元1627年8月29日,朱常㵂薨逝,享年58岁,谥号为“宪”,故也称“衡宪王”。

  • 由檡烈妻妙祝金,末代衡王随帝殒。

衡宪王薨逝后,其长子世子朱由檡(zhai2)宗理府事,可惜第二年,朱由檡突然去世,未袭封,亦无子。

然而,根据后世于今山东省莱芜市出土的《圆寂清节禅师比丘尼李姑墓志铭》记载,朱由檡之妻,时任衡世子妃的李氏,却是一位能够载入史册的奇女子。

朱由檡突然去世后,其弟朱由棷(zou1)在1632年成为衡王府当家人。作为寡嫂的李氏,自然就离开王府,“出居别所,备宫妾、宦监,隆其敬养”。甲申国难,李自成攻入北京,随后,清兵入关,尸横遍野。末世衡王朱由棷等人被俘虏至北京,李氏因为是“遗孀”而未一同前往。国破家亡,李氏也不求独生,便于府内自缢,但是未死。1646年,李氏回到家乡莱州,削发为尼,法名“妙祝金”。其卒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夏,享年四十七。葬于山东莱芜市凤城办事处西泉村。

而作为李氏小叔的末世衡王朱由棷更早前便去世,隆武二年,朱由棷被清军处死,朱由棷还有一子,时任衡世子,名为朱慈(火安),也被一并处死。另外一同被处决的,还有弘光帝朱由崧以及十余位亲王。

至此,明朝衡王府的故事,便正式从中国历史舞台上被下架。

有道是:山河破碎风飘絮,乱世难得求安生。衡王朱祐楎及其支系的故事,到此,讲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