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稻田画的灵魂是什么?我想大部分人第一时间都会说是彩稻的种子,毕竟彩稻是构成稻田画的基本元素,所谓“地基不牢,地动山摇”,想保证一幅稻田画的美观程度那么稻种的质量就尤为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我们的实操过程中却发现不少甲方“爸爸”对稻田画缺乏基本的了解,特别在选择稻种的时候常常忽视了很多真正关键的地方。比如下面这幅稻田画就非常典型,请注意图案下方的文字部分,在彩稻的成熟期已经基本上难以分辨具体的笔画和文字轮廓了,观众们只能通过字形的走向大体推测出一个内容,连精度都保证不了的画作也谈不上美观,如果按我们北京翰墨稻艺的标准来看妥妥是一出工程事故,因为画面的主体轮廓都已经被破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结果呢?

这时候外行普遍会认为这是彩稻扦插时的定位精度不够导致的,但其实不然,从图上整齐且有规则的秧苗排列来看(行距和株距是很规整的),至少在定位和扦插这一步是没问题的,主要问题是出在了种子的纯度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稻田的行距株距都是很规整的

大概率是本来插下去的红色彩稻并没有按预期的那样呈现出红色,而是有相当一部分从颜色上跟周围的黄色彩稻混在了一起,一种可能是红色稻种的纯度达不到要求,再者就是在施工的时候工作人员误将两种彩稻种子混在了一起,所以插下去的彩稻红黄两色长串了行,这才出现了字体走样的大事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翰墨稻艺的提纯优质稻种

但不管怎么说出现这种情况都是不应该的,筛选种子始终是这一行的前置条件,我们不仅要保证种子的成活率和适应性,在纯度方面也同样马虎不得,甚至权重比成活率更关键!

因为在稻田画这么大规模的面积上有一两株彩稻没长好并不容易发现,但如果一堆黄色彩稻中出现了杂色那可就明显了,轻则破坏画面整体性,重的就像上图一样面目全非,有功亏一篑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施工期前精挑细选

所以翰墨稻艺的施工项目上我们一般都推荐使用我们的自有稻种,其一是种子的生长习性我们心里有数,方便后期管理,另外我们对种子的纯度有严格的筛选要求,在产销一体的商业模式下我们不会给自己的施工队伍挖坑,从根源上就没有以次充好的动机。

明白了这一点大家以后在欣赏稻田画的时候也可以多一个观赏角度,从施工精度和种子纯度的视角去衡量一副画的好坏,做一个真正有品位的园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