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关我国与美国贸易摩擦相关话题不绝于耳:

前有某高科技公司被美国抵制;

后有某国产短视频平台遭到美国“封杀”。

我国并不是第一个有此遭遇的国家,

实际上,这是冷战结束以来,世界霸主美国用来打击世界老二的“惯用伎俩”。

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一跃成为当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也是在80年代,美国开始了对日本经济的打压行动。

那么,80年代的日本是如何被美国打压的?当下我们又能从其中获得何种启示呢?

本期为您介绍,曾经的“世界老二”日本,是如何被美国打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日本战后经济:从被单独占领到经济跃居世界第二

二战之后,日本在经历美国单独占领后又与美国结成同盟,在美国扶持下经济得到飞速发展。

由于当前对于各国经济实力的衡量标准,仍是围绕GDP进行的,那么,我们来看一看那时日本的GDP到底有多少。

从1947年到1970年代,日本的GDP增长率平均约5%,甚至在其中的1948年、1961年等等11个年份,GDP的实际增长率超过10%。

日本的人均GDP的增长率,更是在二战结束之后到1973年之前的绝大多数时间里,远远高于英、法、美等发达国家。尤其是1960年到1973年之间,日本的人均GDP增长率更是英、美各国的两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日本的人均GDP总量而言,二战后到1950年代,日本的人均GDP不足100美元,仅仅是美国的九分之一,也远远低于英、法。而到了1973年,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本的人均GDP超过了英国,1987年又超过了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的GDP总量更是增长惊人,1967年超过英、法两国,1968年又超过了西德,之后超过苏联,顺利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而对于日本GDP总量的增长速度而言,从1960年到1971年,日本的GDP增长速度大约是美国的3倍、英国的4倍、西德的2.5倍、法国的2倍。

日本GDP占世界总规模的大小变化更是惊人:从1950年仅占世界GDP的2%,一直猛增到1978年占世界GDP的10.2%。而美国美国的世界GDP份额却在逐渐下降,从1950年的52%,骤减到1982年的22%。日本与美国的经济差距确实在逐年缩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二战之后日本和美国的双边贸易发展迅猛。

二战结束之后到20世纪年代中期,美国曾一度保持对于日本的贸易顺差状态。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之后,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就开始出现,并在之后的数年中迅速扩大。

贸易逆差这个词是不是感觉很眼熟?没错,我国和美国的贸易摩擦也是从贸易逆差开始的。

20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这一段时间内,美国对日本的出口额增长了大约109倍,而对日本的进口额更是暴涨了1126倍。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于日本的出口数据难以发展,而同时段的日本却在出口方面获得大规模的提升,仅仅十年时间就翻了六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致上以1965年为界,1965年之前,美国处于贸易顺差状态,而1965年之后,美国就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了,并且这种逆差状态在不断扩大。

以1987年为例,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高达567亿美元,占当时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接近37%。

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这段时间增长尤其迅猛,贸易逆差额,占据美国对外贸易总逆差的比例超过30%,因此,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成为日后美国对日本经济打压的直接导火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日美贸易摩擦:日美经济发展失衡,美国加紧对日本的制裁

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着实让老美又感觉到了“威胁”,开始对日本这个“世界老二”一顿教训,从纺织品到汽车,从半导体到汇率,日本经济一点点被美国打压着。

打压从纺织业开始。

美国曾是世界主要纺织品的主要出口国,但是到上世纪50年代左右,这种地位遭到日本的挑战。日本对美国棉纺织品以及服装的出口迅速增长,到1960年更是达到了2059.1亿日元。

这无疑对美国相关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大量美国企业倒闭、大批工人失业,这促使美国纺织业协会不断向美国当局提出,抵制日本棉纺织品。

美国当局为本国的行业利益,开始出台提高纤维制品关税的相关法案,并且要求日本当局自主限制自家纤维制品对于美国的出口。1972年,美国与日本达成《日美纤维协定》,这实际上对日本对美国出口的纤维,施加了更加严格的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7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转向重工业,技术发展迅速,电视机、收音机、船舶的销量跃居世界第一,水泥、汽车的销量也达到世界第二。

相比之下,美国的相关产业则面临着衰落的窘境,美国汽车、电子等市场被日本迅速挤占,因为日本产品提供的价格和服务远好于当时的美国。市场被挤占的后果,就是美国大量企业的倒闭和工人的失业,国内企业再一次向当局提出限制日本汽车等商品进口。

于是,美国对日本的经济打压迅速蔓延到电视机、汽车、机床等相关行业。

1968年的《日美钢铁产品协议》、1976年的《美日特殊钢进口配额限制协定》、1981年的《日美汽车及零部件协议》,分别限制了日本此后钢铁产品、特殊钢制品进口配额以及汽车及零部件的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半导体、汽车等行业优势进一步体现,对美国出口额大涨,使得美国对日贸易逆差超过500亿美元。主要还是因为日本在汽车行业上的成本优势和产量优势,导致美国汽车占日本市场比例远小于日本汽车占据美国市场的比例。

美国汽车和半导体行业不景气再次引发矛盾,美国议员们纷纷向国会提出大量针对日本的贸易保护主义法案,要求对日本半导体征收100%的关税,并最终于1985年同日本签订《广场协议》,1987年美国对日本发起首例贸易制裁案,之后又在1988年通过《1988年综合贸易法案》,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超级301条款”。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转向鲜明,反映出日本和美国的贸易摩擦领域还在扩大。

美国针对日本的打压手段主要就是:反倾销关税、自愿限制出口、自愿扩大进口、301条款、超级301条款、GATT争端解决机制、要求日本系统性全行业开放市场,美元贬值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日本的贸易制裁甚至扩大到金融、通信,甚至全行业。直到国际形势发生巨变,苏联解体,美国才将矛头指向另一个东方大国,与日本的买一摩擦才告一段落。

美日之间的贸易摩擦,使得日元兑美元大幅度升值,这导致日本商品在短时间内出口价格飙升,继而迅速降低对美国等市场的出口,这冲击了日本各行各业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日本对美国的出口方面,由于日本长期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因此日本对于美国出口市场非常看重,日本对美国有较高的贸易依存程度。

这也就导致人为削减对美国的出口量并增加对美进口量,对日本外贸格局影响巨大。加上日本汇率变动,日本产品在全球竞争力都大打折扣,这就使得日本不仅遭到美国出口市场的缩水,世界其他市场也遭到严重破坏。

日本的“出口危机”最终导致日本国内大部分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陷入发展困境,尤其是日本钢铁、汽车、电子产品等传统出口“大户”,继而下日本国内掀起一场生产萧条、破产、倒闭的风波。

总的来说,20世纪80年代是美国对于日本经济打压“最狠”的阶段,日本在这个时期经济波动也非常剧烈。在1985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尚且居于世界第一的位置,增长5.7%,而那样一年英国增长率约3.9%、美国增长率约3.3%、法国增长率约1%。到了1986年,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就迅速下降到2.5%,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增长率下降幅度最大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以史为鉴:我国必须从其中发掘启示

历史总是相似的,因此了解历史,不单纯是为了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从历史中汲取经验。

美国四十年前对于日本的经济打压,与我国的遭遇有相似之处:

首先,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当时的日本和现在的我国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那时候的GDP达到美国的70%左右,并且日本在汽车、电子等领域对美顺差极大;如今我国的GDP发展势头迅猛,也达到了美国GDP70%左右,对美贸易顺差达到4000多亿美元。

第二,当时的日本与我国一样,处于产业升级的极其重要的阶段。虽然日本当时出口量仍然居于世界第一,但是全球总需求已经不再像最开始几年迅速增长,日本出口增速减缓,因此当时的日本积极寻求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此时的我国也是处在全球第一大制造国的地位,积极谋求产业升级。

不仅如此,美国压制日本经济发展的增加关税、要求取消金融等行业外资门槛等手段,也在当下一一对我国实施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我国同日本经历相似,但是我国的前景必定比过去的日本更加乐观:

第一点原因是,因为我国的创新土壤远远比40年前的日本要好。过去的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等制度容易滋生不愿跳出舒适圈的心理,也让年轻人的创新意识被一步步扼杀在摇篮里。不仅如此,日本社会并不鼓励创业,甚至创业失败会遭受社会鄙夷。

但是我国情况完全不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春风中,年轻人创新和创业精神被最大程度的释放!我国创新环境远好于日本。

第二点原因是,我国积极限制房地产的势头,绝不“大水漫灌”,控制楼市泡沫化,坚定维持金融风险的底线。这一点,也远远比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政府为了应对日元汇率3年上涨100%,而对国内放水对冲汇率升值,继而导致楼市和股市泡沫化严重的情景,要好得多。

第三点原因是,我国的国内消费市场远远大于日本。我国大约有近14亿人口,而日本人口总数还不到我国的十分之一。我国人口数量大,加上国内制造力强,在国内消费升级的情况下,我国的内循环能够极大缓解外循环受阻的情况,这远远好于难以内循环的日本。

当然,我国的主权完全独立,也是一个极为重大的优势。日本一直活在美国的羽翼之下,在政治、军事等很多方面依附美国。我国的独立发展情况远远好于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破除美国强加的“经济枷锁”呢?

不同学者对此见解不同。

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同美国应当加强贸易摩擦的协调沟通,同美国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继续谈判。只有双方有效的谈判,才能逐渐缓解贸易壁垒,继而促进双方获得最大利益。

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应当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掌握高新科技领域的核心技术,利用我国的制度优势,在一些领域完成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从世界产业链的中低端,向高端迈进,实现彻底的转型,尽快完成从依附式发展转向自主式发展的彻底转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小结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从80年代日本经济备受打压的处境中,可以看到如今我们经历的相似处境。

只有汲取过往的经验,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