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任泽平团队

导读

回顾1986年后的越南,不难发现其经济发展在试图复制“中国路径”,从革新开放到土地改革、国企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百年目标等。

革新开放三十多年来,越南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从最不发达国家成长为最具发展潜力国家之一。2023年,越南GDP规模达430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35位,为东盟第五大经济体,仅次于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实际增速5.1%,位居全球第8位。货物出口占GDP比重超80%,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国家。

廉价成本使越南从众多发展中经济体脱颖而出,近年逐渐成为“中国+1”战略下的主要资金聚集地之一。2022年,在发达国家减少融资和并购交易背景下,越南FDI流量达179亿美元,逆势增长14.3%。投资行业分布上,加工制造业占比超六成,随后依次为房地产业、发电和输配电、金融业,三星、苹果等企业均涉及投资。中国大陆对越南投资17亿美元,仅次于新加坡、日本和中国香港,主要集中加工制造、电力领域。

越南吸引外资的优势凸显。主要体现在:人口结构处于“黄金期”,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50%;地形狭长呈“S”形,海岸线长3260千米,港口运输便利;生活资料配套相对完善,水电成本低廉;国内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七次补充《投资法》,签署自由贸易协定16个等;企业所得税低,科技型企业税率减半优惠。

但在贸易结构上,越南仍以“进口中、日、韩零部件和原材料,加工组装出口欧美”的加工贸易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中国是越南第一大进口国,美国是越南第一大出口国;电子和纺织产品占据重要地位。

且越南经济结构也存在过度依赖欧美需求、工业门类低、制造业配套基础设施不足、电力短缺等问题。越南高速增长之路能走多久?能否复制“中国奇迹”?

正文

1 越南经济历程:他山之石,革新开放

1.1 1884-1985年:从“被殖民”到内战,再到国家统一

1884年,越南结束900多年的封建统治社会,沦为法国殖民地。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9月2日宣布越南独立,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1954年7月,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越南北方解放,南方先后由法国、美国等国家扶植。1976年7月越南全国统一,成立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但长期战争消耗导致生产资料短缺,越南面临着经济严重落后的问题。1976-1980年,越南进行“第二个五年计划”,仿照苏联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模式,实施计划经济。即优先发展重工业,要求工业年均增长16.0%-18.0%,农业年均增长8%-10%,国民收入年均增长13%-14%。无视越南生产力水平不足的现状,加剧生产资料破坏,且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国内物资严重不足、粮食严重依赖进口。

1981年,越南允许农民以个人和劳动组的形式承包农业生产环节,企业允许拥有经营自主权。但由于管理经验不足,越南市场定价混乱,物价快速飞升。1985年通货膨胀率191%,人均GDP319美元,同比-69.5%。

1.2 1986-2017年:革新开放,出口导向、市场经济

1986年的越共六大是越南经济崛起的起点,实行革新开放政策,决定发展市场经济,允许私营企业存在。1986年12月,越南共产党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按照市场机制行的、由国家管理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多种成分的商品经济”的改革发展总路线。

长期开放,外商营商环境宽松。1987年,越南允许出售私人产品、出台外商投资法、以及支持国企市场化发展。1988年,越南颁布《关于革新农业经济管理的决议》(简称10号承包决议),确认了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承包制。1992年,新宪法正式承认私营经济的作用。

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在政治、外交、安全和经济等领域加速发展,同年7月,越南与美国建交;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会;2000年,越南与美国签订双边贸易协定,开启出口商品给美国。2001年,越南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2006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17年6月,越共十二届五中全会决议中首次强调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的重要驱动力”。

回顾1986年后的越南,不难发现其经济发展在试图复制“中国路径”,从革新开放到土地改革、国企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百年目标等。革新开放三十多年来,越南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从最不发达国家成长为最具发展潜力国家之一。

在此期间(1986-2017年),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农林渔业、工业和建筑业、服务业占GDP比重从1986年的38%、29.0%和33.0%调整为13%、35%和43%。

2023年,越南GDP规模4337.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35位,为东盟第五大经济体,仅次于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4366.1亿美元);实际增速5.1%,位居全球第8位,在东盟地区排名第2位。人均GDP从1986年的319美元增长至2022年4110美元。货物出口占GDP比重超80%,货物商品和服务出口占GDP比重超90%,1986年仅为6.6%,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国家。

2全球贸易格局重塑,越南在吸引外资和外贸方面受益

2.1 疫情期间,出口拉动越南经济快速修复

中美贸易摩擦和疫情重塑全球贸易格局,而越南是主要受益者之一。2018年3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对全球、尤其是中国施加高额关税和限制性措施。2018-2020年,美国自中国进口金额同比分别为6.6%、-16.6%和-3.7%。

越南凭借成本低廉、劳动力充足、社会稳定、营商环境良好等因素,成为海外企业在东南亚投资的主要地区。相继签署《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越南与欧盟自由贸易协定》等。美国自越南进口规模持续增长,IMF数据显示,2017-2019年间,美国自越南进口金额从464.8亿美元升至664.4亿美元;2018和2019年自越南进口金额分别同比增长5.7%和35.2%。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7-2019年间,越南GDP增长18.8%,至3343.7亿美元,出口占经济比重提升3.4个百分点,至85.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疫情期间,全球产业链遭受冲击,外资企业分散风险意识加强,部分产业链加快转移至东南亚国家;叠加美国的“中国+1”战略,推动企业加快海外建厂,以应对美、欧高额关税。2020-2022年,越南经济规模分别同比增张2.9%、2.6%、8.0%,是全球少数连续正增长的经济体之一。具体来看,

2020年,越南采取严格的防控政策,出口带动经济增长2.9%。2021年受疫情冲击后,采取“疫情共存”措施重启经济,GDP同比增2.6%。7月,“德尔塔”在越南大规模爆发,主要工业区出现“返乡潮”,劳动力不足和订单流失导致三季度GDP同比下滑6.0%,为历史最大降幅,其中,工业、制造业、服务业、住宿餐饮服务分别较上年同期下滑4.4%、4.1%、8.6%和54.1%。10月,越南政府颁发有关安全、灵活适应和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第128号决议,四季度,GDP同比5.2%,工业、制造业、服务业出现回升,住宿餐饮服务降幅收窄,分别同比5.6%、6.5%、8.0%和-15.3%。2022年,越南GDP同比增8.0%,为2011-2022年最大增幅,经济恢复超疫情前。越南统计局数据显示,农林渔业增长3.4%、工业与建设增长7.8%、服务增长10.0%,贡献度为5.1%、38.2%和56.7%。其中,加工制造业同比8.1%,对GDP贡献率达2.1个百分点。

2023年越南GDP规模达10221.8万亿越南盾,实际增速5.1%,相当于4300亿美元。2022年以来,越南经济规模已超过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位于东盟地区第四,仅次于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货物出口占GDP比重超80%,货物商品和服务出口占GDP比重超90%。分产业看,农林渔业、工业和建筑业、服务业占GDP比重分别为12%、37%和43%。其中,制造业占GDP比重约24.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2 加工制造:全球鞋服、电子产品主要出口国

从贸易结构看,越南仍以“进口中、日、韩零部件和原材料,加工组装出口欧美”的加工贸易为主。

纺织产品、鞋类产品是越南重要出口产业之一,曾占越南总出口额的28.6%(2003年)。截至2022年,越南是全球前三大成衣出口国,拥有6000多家纺织品和服装制造公司,总计超过250万个就业机会。

越南以初级制造业为主,但凭借生产成本低、人口结构年轻化和营商环境宽松等优势,成为“中国+1”战略下的主要资金聚集地之一。近年来,越南逐渐向先进制造业发展,电子相关行业出口显著增长,三星、苹果等企业均涉及投资,电子产业链持续完善。截至2022年,苹果供应商名单显示,苹果在越南拥有25家供应商,包括富士康、歌尔、立讯精密、英特尔、三星电子等;三星对越南累计投资224亿美元,手机供应链包含309家越南企业,主要产品出口北美、欧洲市场。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三星集团营收总额2340亿美元,其中三星(越南)营收近710亿美元,出口额650亿美元,占越南外贸出口总额的17.5%。

2023年,越南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830亿美元,同比下滑7%。其中,出口额为3555亿美元,同比下滑4%;进口额为3275亿美元,同比下滑9%;贸易顺差为280亿美元,同比增长125.8%,连续八年实现贸易顺差。

从商品产品看,出口以机械运输设备、纺织为主。机械运输设备、杂项制品和制成品分别占越南出口的43.9%、26.5%和12.6%,占全球份额5.5%、1.2%和1.6%。进口以机械运输设备、制成品和化学品为主,分别占越南进口的41.8%、19.0%和11.9%,占全球份额1.8%、2.3%和1.3%。

细分产品看,电子和纺织产品占据重要地位。电信及声音录制设备、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力机械及其电气零件分别占出口的16.9%、12.3%和10.5%,为全球份额的4.1%、5.8%和2.3%。服装及衣着附件、鞋靴等分别占出口的10.4%和6.2%,占全球份额的6.6%和13.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南主要贸易伙伴是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约占越南出口的71.9%和进口的66.3%。其中,前六大出口目的地依次为美国(970.2亿美元)、中国(612.1亿美元)、欧盟(436.8亿美元)、东盟(325.7亿美元)、韩国(235.0亿美元)、日本(233.1亿美元)。前五大进口来源地依次为:中国(1106.4亿美元)、韩国(525.1亿美元)、日本(216.4亿美元)、中国台湾(184.2亿美元)、美国(138.2亿美元)。欧盟(149.3亿美元)、东盟(409.0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是越南第一大出口目的地,越南出口家具的73.9%、服饰的55.2%流向美国;自美国进口金额仅占4.1%。2023年与美国进出口贸易额近130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189.2亿美元,进口额98.0亿美元。越南对美国出口主要商品包括机械和运输设备(40.0%),杂项制品(45.0%)和制成品(8.5%)。其中,电信及声音录制设备(21.0%),服饰(19.1%),家具(10.0%),鞋类(8.6%),电力机械及其电气零件(8.6%)。

中国是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2023年与中国进出口货物贸易额1718.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612.1亿美元,同比增长6.1%,进口额1106.4亿美元,同比下滑6.1%。越南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包括机械和运输设备(52.0%),制成品(12.5%),食品和活动物(10.7%),非食用原料(7.6%)。其中,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26.3%),电力机械及其电气零件(18.0%),纺织相关产品(5.5%),橡胶(4.1%),鞋靴(3.7%)。越南对中国进口主要商品包括机械和运输设备(49.4%),制成品(27.8%),化学制品(10.5%)。其中,电力机械及其电气零件(19.1%),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14.5%),纺织相关产品(11.3%),钢铁(5.3%),电信及声音录制设备(4.5%),金属制品(4.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3 外商直接投资(FDI)逆势增长

越南出口高速发展离不开外资的推动。东盟十国中,越南吸引外资规模仅次于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

疫情以来,越南的外商投资流量经历两年负增长后快速修复。2020-2021年,FDI流量分别同比下滑2.0%和0.9%;2022年在发达国家减少融资和并购交易背景下,越南FDI流量达179亿美元,同比增14.3%;FDI存量约2104亿美元。

截至2023年,越南新增吸收外资协议金额(含国投资者新增注册资本、调整资本金、入股资本金和出资资本金)超366亿美元,同比增长32.1%,实际利用外资232亿美元,同比增长3.5%。其中,新签注册项目3188个,同比增长56.6%;新签项目投资额近202亿美元,同比增长62.2%。此外,追加投资项目1262个,同比增长14%;追加投资额超78.8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构上看,以加工为主的制造业是外商投资的主要流向。商务部数据显示,21个国民经济产业中,外资涉及18个。其中,加工制造业以235亿美元领先,占全国外资注册资金额64.2%,同比增长39.9%;房地产业第二,吸引外资46.7亿美元,占全国外资注册资金额12.7%,同比增长4.8%;发电和输配电及金融业分别位居第三和第四。

新加坡是越南FDI流入的最大来源国,投资项目以加工制造、房地产、电力等行业为主。2023年,新加坡对越南投资额达68亿美元,同比5.4%,占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18.6%;日本投资额达65.7亿美元,同比37.3%,占总额的17.9%,中国香港、中国大陆、韩国和中国台湾分列三至六位。越南主要外商投资项目集中在红河三角洲和以胡志明市为代表的沿海港口地区,如胡志明市、平阳省、河内市、海防市等。

2020-2022年中国对越南直接投资流量年均达19.2亿美元,其中,2020年、2021年FDI流量为18.8、22.1亿美元,分别同比13.8%、17.7%,两年复合增长27.7%和15.7%。2022年对越南投资流量下滑至17.0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1.0%;对越南直接投资流量为25.18亿美元,累计投资项目排名第6。

从中国投资结构上看,主要集中加工制造、电力等领域。商务部资料显示,中国在越南主要投资项目包括龙江工业园、铃中加工出口区、立讯精密、歌尔科技、蓝思科技、晶澳光伏、天合光能(越南)有限公司、永新一期、沿海二期、海阳等火电厂BOT项目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越南能否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涵盖四个节点,从高到低依次为创新活动、先进制造业、初级制造业和初级产品。增长点主要集中在机械、电子和交通行业,覆盖东亚、北美和西欧等主要经济体。具体来看,参与创新活动的经济体主要分布在北美(美国、加拿大)、西欧(德国、荷兰、法国、英国等)以及日本和韩国等;参与先进制造业的经济体分布在中国、东盟和印度等;参与初级制造业的经济体分布在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参与初级产品的经济体分布在俄罗斯、蒙古、沙特阿拉伯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1 优势:年轻化的人口、低廉的生产成本、良好的营商环境

人口结构处于“黄金期”,就业人口占总人口一半。截至2022年,越南总人口为9946万人,0-14岁占总人口22.4%,15-64岁占68.5%,65岁及以上仅占9.1%。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3年,越南劳动参与率为73%。越南就业人口5060.5万人,占总人口50.9%。

地形狭长呈“S”形,海岸线长3260千米,矿产等初级资源丰富。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广西、云南接壤,东和东南濒临南中国海。海防、胡志明和盖梅港口跻身全球30大集装箱港口行列,运输便利。根据商务部数据,越南已探明煤炭储量38亿吨(含优质无烟煤34亿吨);稀土2200万吨,仅次于中国;原油开采规模全球排名36;铁矿13亿吨、铝土矿4亿吨、铜矿1000万吨。

生活资料配套相对完善,水电成本低廉。移动网络覆盖率达99.7%;越南特别市和一级市工商业用水基本价格区间为0.15-0.79美元/立方米,商品电平均零售价格约0.08美元/度,低于中国、泰国、新加坡等地。

国内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企业发展也取得一定进展。根据商务部资料,越南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七次补充《投资法》,并于2020年7月通过新《投资法》;2021年,越南颁布《限制外商投资行业目录》(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营商环境报告2021》数据显示,越南在获得信贷、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等分项排全球第25、25和27位。截至2023年8月,越南签署自由贸易协定16个,包含《越南—欧盟自由贸易协定》(EVFTA)、《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企业所得税低,科技型企业税率减半。越南企业所得税率为20%,部分外资企业享受“四免九减半”(即企业自盈利起4年免征企业所 得税,其后9年减半征收)或“六免十三减半”的优惠政策。此外,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经政府总理批准最高可享受30年的所得税减半征收优惠政策。2023年11月,越南通过《关于按规定征收额外企业所得税以防止全球税基侵蚀(全球最低税)的决议》,连续四年中的两年综合营业总额至少为7.5亿欧元(约合8亿美元)的跨国企业要按照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3.2 劣势:基建不足、电力短缺、初级制造为主的出口导向型经济

整体来看,越南制造业存在交通物流便利度较低、工人受教育程度低、中间产品依赖度高、生产附加值低等问题,很难取代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地位。

越南交运依靠公路运输和内河运输,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空间较大。公路总里程59.5万公里,以乡村公路为主。其中,国道、高速仅有24321公里和1239公里,覆盖密度仅为0.078和0.004公里/平方千米;公路货运量占越国内货物运输总量的65%以上。内河运输总里程1.7万公里,运输能力仅次于公路;海运港口49个,无国际中转港。全球100大集装箱港口排名中,胡志明市港口位于第23位,仅次于太仓港吞吐量;海防港口和盖美港口分别位于第31和32位,不及日照港吞吐量。铁路建设落后,里程短、时速低、运输能力差。铁路总里程仅3143公里,85%的路段为旧轨,标准轨仅占6%;平均时速低于60公里,货运量仅占全国货运总量的0.6%。空运运营能力小。国际航空港仅占全国的40%,总运营能力总运营能力为9500万人次/年。

电力缺口较大,本土煤炭无法满足发电需求。越南电力总装机容量78吉瓦,全球排名第23位,东盟地区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全国高压电网超2.4万公里,平均密度为0.77公里/平方千米。其中,500千伏电网全长7800公里,220千伏电网全长超1.7万公里,110千伏电网全长19500公里。

劳动技能和生产效率实际较低。越南劳动力中,经过技能培训获得文凭或证书的占比为24.1%。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0-2021年,越南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从2010年的4.7%升至2021年的10.2%,在185个国家中排名第136位,低于马来西亚的26.0%、泰国的15.2%、中国的13.8%和印度尼西亚的13.1%。

国内产业链链条不完整,出口主要是中间品,且创造高附加值产品的能力较低。FVA(国外增加值)反映的是本国进口投入品价值占总出口的比重,指标数值越大,越说明本国对进口中间产品的依赖度越高,加工贸易强于一般贸易。DVA(国内增加值)反映的是本国生产要素创造的价值占总出口的比重,指标数值越大,反映本国生产的中间产品依赖度越高,侧面反映本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健全程度。

越南进口投入品价值占总出口比重从1995年的23.8%上升至2020年的48.3%,高于马来西亚(36.3%)、泰国(33.6%)、韩国(31.2%)、菲律宾(26.3%)、中国(19.4%)、日本(17.0%)、印度尼西亚(13.3%)。

越南国内生产要素创造的价值占总出口比重从1995年的76.2%下滑至2020年的51.7%,低于印度尼西亚(86.7%)、日本(83.0%)、中国(80.6%)、菲律宾(73.7%)、韩国(68.8%)、泰国(66.4%)和马来西亚(63.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海系列报告

添加助理领取专属研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